?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端午節,在多數人眼里,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吃粽子、劃龍舟。
?三明,河流眾多,自然不能辜負了端午節。這幾天,賽龍舟在多地上演,同時三明市區的“龍舟水上芭蕾表演”更刷爆今天的微信朋友圈。
?鑼鼓震天,坊旗飄揚……龍舟活動開始了。
?三明市區
?今天下午2點30分,“共飲沙溪水 同唱龍船歌——2016端午節水上龍舟表演大型活動”,在列東大橋至梅列大橋之間1300米水域內火熱上演!本次活動由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會承辦,25個坊堡約20多條龍舟400多位劃手參加。
?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龍舟不比賽!20多條龍舟將在水面上排出單條的、雙條的、三條的、方陣形等不同的陣式,猶如水上芭蕾一般表演!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各參賽隊伍依次進場。他們于13:50在三元區中山公園碼頭出發,以兩船并列的隊型順水流前進。
?
(三明日報記者 周志鴻 攝)

?(陳煒 攝)
?船隊以單船陣列的隊型劃行進入主席臺水域,舉行代表隊入場儀式。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來自三明電視臺)
?龍舟競渡,隊列展開,表演精彩。
?
(三明日報記者李遠明 攝)
?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現場人山人海。
?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這次龍舟表演期間,媒體記者、攝影愛好者、航拍人員、游客等在組委會的指定區域采風拍攝。不少市民也拿起手機,記錄現場的精彩。

?(陳煒 攝)

?(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 攝)
?除了龍舟賽,還有精彩的演出!包括民樂合奏《采茶燈》、合唱《謝佑頌》、舞蹈《錦繡中華》等等。
?
(三明日報記者 林文斌 攝)
?烈日炎炎,擋不住大家欣賞表演的腳步。
?“數一數二數三明,三元梅列一家親”水上龍舟陣型、隊列大型表演開始,各參賽隊伍兩兩一對,在澈凈明藍河面上,伴隨著三明《龍船歌》明快的音樂,上演龍舟水上芭蕾秀,時而三角形,時而方陣形,時而棱形,變幻莫測,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和絢麗的造型,給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龍舟表演,展示了三明本地傳統龍舟表演的魅力。小知識 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在節日里劃龍船唱龍船歌,是流傳于三元、梅列兩地集傳統節慶、民俗、體育、娛樂活動為一體,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是獨具地域性特色的群眾文化,歷史悠久。
?展示《龍船歌》的舞臺是端午節期間沙溪河面上的龍舟活動,劃船鄉民是詠唱龍船歌的主體。《三明龍船歌》現為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己申請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三元莘口


?(本組圖片來自聚焦三明 由 山川 攝)
?永安貢川


?(本組圖片來自聚焦三明微信)
?沙縣城

?
(本組圖片 來自沙縣資訊網微信 蝸牛 攝)
?三明日報記者在端午節前的采訪,為我們還原了市區龍舟表演背后不少的故事。龍舟活動準備工作,辛苦~向所有參與籌備和在現場的工作人員致敬!
?端午節龍舟表演背后的故事 6月8日,沙溪河平靜地向前流,梅列列西河岸邊,停靠著四艘“口咬”青葉,整裝待發的龍舟。這4艘龍舟分別用不同的字體刻著富華、仁義、封候、龍崗四坊坊名。龍舟身著亮彩,形神兼備,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提前感受著端午的節日氣息。
?沙溪文化(鼓樂)傳習所,就在列西河岸上,所里負責人張元經正忙著龍舟隊參加“共飲沙溪水、同唱龍船歌”龍舟表演賽的事,這一賽事將于11日在沙溪河上演。端午賽龍舟,這是列西人每年夏季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古已有之。張元經說,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才20出頭,每年端午必下河劃龍舟,而且一劃就是好幾天。他說,那時候,列西端午劃龍舟從五月初四一直劃到五月十三,熱鬧得很。
?龍舟下水,端午節就近了。自古以來,沙溪河日夜奔流,庇護著兩岸土地。與別處不同,三明市區的龍船歌傳承已有三百年,用市區方言合唱,古樸粗獷,音律獨特,唱腔豪邁。比較全國各地的一些龍船歌、龍船調、唱龍舟等,它們幾乎是岸上唱歌或某種曲藝形式的命名,三明市區本地人在劃龍舟時,劃手們一邊劃一邊按劃槳的節拍以粗獷的嗓門高唱龍船歌,十分罕見。
?張元經說,每年端午劃龍舟,貴在傳承。劃龍舟本身強身健體,親水娛樂,唱龍船歌,也傳承了舊有的文化。常唱的龍船歌有十多首,這些歌的內容包含了漢族歷史、天文地理、著名歷史人物故事,在傳唱中,年輕人很快了解到先前歷史和文化。張元經指著一首龍船歌,對記者說,你看這段唱道“老將黃忠是英雄,孔明笑吾老顛丁,朝中還有老老將,八十二歲爭先鋒”,講的是三國老將的故事,明白易懂。說話間,文化傳習所外,傳來了人們對沙溪岸邊所停靠龍舟的贊語。(三明日報記者 蘇詩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