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好習慣養成教育
2016-06-26 10:37:26曾鳳清 劉明輝 邱雪清?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嬌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5月30日,三明市2016“學做美德少年·為文明點贊”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啟動儀式在將樂縣實驗小學舉行。 ?6月5日,永安市北門小學的學生志愿者,走進永安心語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七彩心”志愿活動,載歌載舞,與這里的孩子共度周末。 ?6月7日,梅列區列西小學開展“少用紙巾,重拾手絹”主題中隊會,倡議以手絹代替紙巾,改變濫用紙巾的陋習,養成愛護環境好習慣……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我市各地各校在推進未成年人好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百花齊放,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新風,進而推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持續深入開展。 ?細微之處見真章 ?6月16日,三明學院附屬小學三年(3)班的余黃恩,站上講臺,成為第六期讀書講壇的主講人。小黃恩繪聲繪色地分享著《淘氣包馬小跳》的閱讀心得,臺下的小觀眾全都聽得聚精會神。看著孩子沉浸閱讀的情景,老師朱小花感慨,伴隨書香,孩子們更能幸福成長。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正是三明學院附屬小學對三年級學生提出的學習習慣要求。在學校進門的操場一側宣傳欄上,清晰地羅列著《各年級學生好習慣》,其中,三年級學生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為:每天閱讀半小時,及時認真完成家庭作業;而需要養成的生活習慣則是:每天鍛煉一小時,遵守秩序有規矩。 ?將好習慣細化、量化,根據學生年級分層制定,這是三明學院附屬小學開展幸福“體驗式”習慣教育的特色所在。全校6個年級,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每個年級制定可量化、可執行、可監督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各2個。 ?“我們起初推出10個門類100個幸福好習慣,然后先由各年段甄選出符合本年段學生實際的若干個好習慣,再由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創設特定的體驗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體驗中提高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三明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楊乾妹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成年人的品德培育,需要從日常做起,從小事做起,這已成為各校在推進未成年人好習慣養成教育過程中的共識。 ?在三明市實驗小學,每個學生都可以熟練地背誦“容止格言”與“十個好習慣”。“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扣;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勿傲、性勿暴、學勿怠;顏宜和、行宜靜、態宜莊。”在容止格言的引領下,“微笑待人;每日為父母做件事;主動打招呼;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按規則做事;說了就要努力做;用好每一分錢;集體的事情一起干;用過的東西放回遠處;干干凈凈迎接每一天”等“十個好習慣”讓學生們的文明習慣養成有了更為具體、可遵循的準則。 ?“生活小細節、德育大課堂”,我市在推進未成年人好習慣養成教育建設過程中,不斷將德育工作細節化、讓德育過程生活化,努力使德育工作要求貼近符合學生成長規律、貼近學生生活。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具體的行為規范、好習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的點滴言行中不斷養成。 ?春雨潤物細無聲 “叮鈴鈴……”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實驗小學各年級的走廊上,就多了一群身披紅色綬帶的身影,他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昂首挺胸,遇到有同學在走廊嬉戲打鬧、亂扔果皮紙屑,他們總是立即站出來進行文明勸導。他們,就是各個班級的“文明衛士”。 ?近年來,市實驗小學著力打造品位校園,培育有品位的學生。而品位的基礎,就是提升學生文明素質,培育良好習慣。“文明衛士”正是學校為此而推出的創新之舉。學校還通過建設校園品行園、品德園、品讀園、品游園、品陶園、品耕園、品閱軒、品韻臺……全方位打造校園文化精品工程。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我市各中小學都努力以環境建設作為德育教育的抓手,推進未成年人文明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幸福七色花”是三明學院附屬小學著力打造的幸福教育品牌。圍繞“幸福”核心元素,學校一至六年級,分別以“習慣、健康、經典、才藝、自信、夢想”為主題,推進螺旋階梯式上升文化建設。在這一過程中,結合各年級學生特點,融入“體驗式”習慣教育。 ?在幸福文化指引下,附小以環境作為基礎,從學校標識、廊道文化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們對文明好習慣耳濡目染,入眼、入腦、入心。 ?此外,各校還積極加強家校互動,通過家長講壇、家長學校等形式,讓學生的文明教育不在離校后出現“斷章”。三明市實驗小學還引入“學生標志性發展評價卡”,將家長對學生文明禮儀等日常行為的評價融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之中,讓全體師生、家長都參與到好習慣的擬定、養成和監督中來。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校、家庭、社會努力形成合力,知行統一,對中小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引導,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像種子一樣,種在中小學生心田里,生根發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