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創新 進取有為——政協第九屆三明市委員會五年工作綜述
2017-01-09 10:31:49?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傾情關注 履職為民 “要組織廣大有識之士繼續抓好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和保護傳承工作,積極做好客家文物的修繕保護;深入開展客家文化理論研究,努力促進明臺客家文化交流。”2012年9月29日,市政協常委們頂著烈日,先后視察三明市文化廣場、石壁客家祖地祭祀廣場、世界客屬交流中心、靈臺山客家文化園等世客會舉辦場館后,聚智建言。五年來,這樣的視察和調研活動從未間斷。 圍繞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建設等民生課題,五年來,市政協組織調研視察和提案督辦,促進民生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從群眾最為關注的教育、醫療、住房、物價、食品安全等問題入手,五年來,委員們共提出民生提案871件,占提案總數56.7%,其中民辦幼兒園發展、市區飲用水源地保護等22件民生重點提案辦理成效明顯,受到普遍好評。 “我多次參加市政協的常委會,感覺到,我們最基層的呼聲,能有這么便捷的平臺傳遞上去,我做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要為這個舉措點一個贊。”梅列區東乾社區書記鄭艷青這樣表示。她是作為群眾代表列席政協常委會的。 五年來,市政協注重暢通渠道,傳遞社情民意,切實把群眾真切呼聲反映實、反映準、反映好。 2013年4月21日,市政協組織委員專家和科普工作人員,深入清流縣里田鄉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為當地困難學生贈送學習資料,并給革命老區村李坊村贈送了一批科技書籍。 送醫藥、送文化、送科技“三下鄉”活動,五年來,委員們共義診患者7000多人次,免費發放各類書籍1萬多冊,發放宣傳資料兩萬多份。 五年來,委員們走向基層幫助排憂解難,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更加主動回應群眾關切,下鄉村、進社區走訪調研,積極反映群眾停車難、看病難看病貴等熱點問題。 激發智慧 出謀獻計 市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營造民主團結、平等議事、真誠合作的氛圍,共同為三明發展凝心聚力。 五年來,市政協廣泛凝聚各界共識,擴大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注重團結合作共事,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經常性聯系,做好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工作,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主動為他們參政議政提供有利條件。 創辦《三明文史》期刊,出版《三明記憶——我們的老照片》、《萬壽巖——三明舊石器遺址保護記》等專輯,五年共交流文史資料10余種、3萬多冊,充分發揮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其中《三明記憶——我們的老照片》遴選了200多幅具有代表性的新老照片,分為城市形態、居住建筑、工業建筑、橋梁影像、公共建筑和民風六個章節,記錄了三明城市建設發展史和原始風貌。 這一張張老照片,見證了三明這座解放后共產黨親手創建的新興工業城市的滄桑巨變,勾起人們的回憶,回憶起三明鋼鐵、機械、化工、紡織、印染等企業建設的火熱場景,回憶起三元城關和列西、列東老街等街巷的熱鬧景象。 為了不讓珍貴的影像資料隨著歲月流失,市政協文史工作者盡量將散落在民間的老照片結集出版,既給老一輩三明人一個回眸,又給新一代三明人一個記憶。近年來,市政協先后出版了《忠山十八寨》、《三明古民居》、《崛起的沙溪河畔》、《麒麟詩詞》、《三明文史》等一系列文史資料。 五年來,市政協廣泛集中各界智慧,為改革發展出謀獻計。 以專委會為依托,開展界別座談、界別調研、界別提案等特色活動,調動界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在政協中作用的意見》,鼓勵支持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充分發表意見。 五年來,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提交的大會發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分別占總數的61%、46%、59%,許多意見建議得到充分吸納。 廣泛匯聚各界力量,依靠各界支持推動工作。加強與臺灣工商業界、農會、客家社團等廣泛接觸,建立雙向聯系,深化明臺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明籍鄉賢的溝通聯系,用好世客會、“11·6”林博會等平臺,為三明發展牽線搭橋、貢獻力量。 加強與商會、行業協會的聯絡,適時將直屬區域性商會、異地商會和新興行業協會會長吸納為政協委員(特邀委員),增強了委員隊伍的行業代表性。加強與上下級政協、兄弟市政協的聯系,建立了縱向有效協同、橫向密切溝通的工作機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