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部的光伏發電(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圖) 農戶房頂變身“發電站” 李沂村作為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移民庫區“三區”基點村,全村精準扶貧貧困戶33戶,共97人。 跟陳金華不同,由于年齡、身體等原因,這些貧困戶很難通過規模化種植增加收入。如何精準幫扶他們,李沂村也有辦法。 記者來到貧困戶姜榮福家,看到門前院子里,有一處金屬架,像是一個簡易遮雨棚。 在姜榮福眼中,這座金屬架其實是一座小電站,每個月能為他發四五百度電,將電賣出去,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 去年七月,姜榮福在村里的幫助下,蓋了這座“太陽能光伏電站”。“這里一共有22片光伏發電裝置,每一片是260瓦,一共是5720瓦。”姜榮福說,每一瓦的建造成本為六七元錢,這座“小電站”花費了他4萬元。 對于姜榮福來說,每年除了種植一些煙葉、水稻,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老兩口上了年紀,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活開支。 這4萬元的投資哪里來?“我向縣里的農村信用社貸款了3萬元,另外1萬元是來自縣里的扶貧基金。”姜榮福說,這3萬元的貸款,前三年是免息的。就在兩個月前,他收到了來自這座“電站”的第一筆收入款,一共是1100多元。這1100多元,是這座“電站”兩個多月帶給他的收入。 “我這里大概每個月能發四百多度電,每度電9毛多的價格賣給商家,這樣差不多一年能多個5000來元的收入。”按姜榮福的計算,這座“電站”,在六年后便能收回成本。 “像這樣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壽命在20年至25年。”黃代會介紹說,目前全村已有4戶貧困戶安裝,其他的貧困戶,也正陸續申請付款,在自家安裝“太陽能光伏電站”。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后,可實現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穩定增收的扶貧效果。 光伏扶貧被視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之一,它不僅為用戶帶去清潔能源,同時增加了收益,提升生活水平。 “現在村部也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電站’,這樣,六年收回成本后,每年的村財收入又能增加一萬多元。”黃代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