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間操

興趣小組學習工藝品制作
東南網三明4月20日訊 過幾天,全省的一場特教研討會將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4月18日,記者走進了三明特校,該校在辦學過程中學校結合殘疾學生的特點,提出了“有愛無礙,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對于殘疾學生而言,生活即教育。為此,學校將“快樂教育”的理念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殘疾學生在“快樂生活”中享受到“快樂教育”。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自1992年創辦,在辦好殘疾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學校先后增辦職業高中班、語訓班、智障高中班和幼兒班,2013年9月學校又與三明職業技術學院聯辦大專班,完善了從學前教育到高職教育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在校生274人,教職工63人。
學校有一支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他們在課堂上循循善誘,領著特殊孩子暢游知識的海洋;他們在生活中無微不至,既是師長,更甚親人。學校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個體需要、興趣愛好等因材施教。據介紹,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析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將差異教學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為了讓每一位殘兒都能健康成長,學校不僅抓好本校教育教學的發展,牽頭成立了三明市特殊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和李勤名師工作室,積極開展送教送培下鄉,促進三明市特殊教育的共同發展。在開好文化基礎課程的同時,學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先后開設了縫紉、烘焙、按摩等10個職教專業,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一位特殊孩子在適合的教育環境中,體會學習的樂趣,獲得成長。

興趣小組學習樂器
近年,該校以藝體教育為載體,充分開發校內外課程資源,成立學生藝術團,開展舞蹈、葫蘆絲、武術、花樣跳繩等興趣小組。特殊孩子們不僅在學習中掌握了各種技能,更在發現美,鑒賞美,感受美的過程中找到了快樂。同時,學校每年承擔了同城化“特奧會”和“生活與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定期開展“展能節”等豐富多彩的立足于學生需求和興趣的校園活動。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精神,使“藝術進校園”覆蓋到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更好地傳承中國戲曲和傳統文化。大課間,學生展示戲曲廣播操和跑操,課間變得豐富多彩。學校建有多功能感官教室、語言康復訓練室、心理咨詢室等康復訓練室,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快樂游戲等各種適合特殊孩子的方式,充分發揮代償功能,進行康復訓練,使他們融入健全人的生活,回歸主流。目前已有多名聾兒康復后回歸到普通學校。

康復訓練
快樂教育培養了學校學生堅毅果敢,自強不息的品質。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更多的快樂!他們于運動場中成就輝煌:22枚金牌、26枚銀牌、23枚銅牌,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征戰全國、省、市運動會收獲的累累碩果,其中盲生鄭國春打破兩項全國紀錄,郭燕蘭同學打破一項全國紀錄,多名學生入選省殘疾人運動隊;他們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勇往直前,近年,學校師生參加省級、市級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獲得優異成績;他們在舞臺上演繹精彩:《我的夢—千手觀音》、《茁壯》《綠葉對根的情誼》,音詩話《永恒·愛》等作品,先后多次參加全國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并獲得多種獎項,感動了大眾。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歷屆畢業生中除21人分別考入長春大學等高校外,其余畢業生100%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