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兩千年的古瓷會館 ——沙縣昀松齋印象
2017-04-28 09:56:44王長達?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董玉溪(右一)與藏友在鑒賞昀松齋收藏的瓷器。(楊锏平 攝) 一曲《青花瓷》勾起無數人對中國古瓷的念想,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從東漢到晚清,中國的瓷器鋪就了一條燦爛的瓷文化藝術長廊。走進沙縣小吃城的昀松齋,徜徉在造型各異的古瓷之間,恍如穿越近二千年的古瓷王國,流連忘返。 明成化年青花五彩象鼻香爐 三明首個私人博物館式古陶瓷展館 沙縣昀松齋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2017年1月18日在沙縣小吃城辦起全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式古陶瓷展館,面積1000平方米,首批展出藏品81件,展品涵蓋三國、兩晉、南北朝越窯瓷、宋代龍泉官窯瓷、清代乾隆白釉官窯瓷及流傳有序的民間傳世品,基本體現了目前我市公開收藏瓷器的水平。其中明代中期成化時期的青花五彩器,是目前極為罕見的器物。 昀松齋藏品均為沙縣收藏家董玉溪收藏。董玉溪收藏古玩二十多年,昀松齋展出藏品僅是其藏品的三分之一。 展館由一面木墻隔開,墻開兩門,其中一門有這樣一副對聯“白瓷青瓷曜變瓷瓷藝驚天、五彩粉彩琺瑯彩彩技撼地”(橫批是“收藏文化”)。 青花大盤(明代克拉克瓷) “一瓷一故事” “一瓷一故事。”董玉溪介紹說,昀松齋收藏的歷代古瓷器的器型、畫工所畫紋飾都各有來歷,各有故事。 一進門,是一件香熏,出自“三國至(南朝)越窯”,上有六個銅錢圍一個紫荊花的圖案。關于紫荊花,《續齊諧記·紫荊樹》(南朝梁吳軍均)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京兆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分家,平分了財產,只有堂前一株紫荊樹,兄弟仨商定砍了樹分了。可是第二天起來一看,樹竟然枯死,狀如火燃。田真大驚,對弟弟們說:“樹本同株,得知要被砍了分,所以憔悴了,是人不如木啊。”于是,他們決定不分家,重歸于好。不久,紫荊花又活過來,開花了。從此,紫荊樹成為家族團結、家庭和睦的象征,紫荊花被稱為“兄弟花”,許多田氏后人以“紫荊堂”為家族稱號。 一位企業家來參觀時,聽了這番介紹,對“紫荊香熏”很感興趣,想出價購買,作為“興企之寶”,但展館不肯割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