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儺舞產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是古代驅邪鎮魔的一種巫舞,經長期傳承發展,已漸漸從單純驅邪向娛樂方面轉變,成為民間的一種驅邪、祈福、喜慶的舞蹈。由于儺舞的歷史悠久,流傳于民間的漸少,故被視為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活化石。
? 黃勝旺在抓小龍蝦 此次民俗文化節上,游客可以現摘新鮮山地西瓜解渴消暑,也有高山蓮田的新鮮蓮子可嘗,還可以親自下稻田摸魚。在90后返鄉創業青年黃勝旺的生態養殖基地里,可以在蓮田里摸泥鰍和田螺,如果不怕夾手,還可以抓些真正山泉水養殖的小龍蝦。 黃勝旺2013年從山東齊魯工業大學畢業后,在寧波找了一份工作。從小生長在農村,祖輩都養魚,他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 于是他動起返鄉創業的念頭,輾轉福州、寧德、寧波等地,花了兩年時間,邊打工邊潛心學習水產養殖技術。2015年6月,黃勝旺回鄉投資20余萬元在下嶺下樹古坑建設創業基地,基地有魚苗培育池2個,年培育育苗30萬尾;養殖稻田魚、泥鰍、小龍蝦20余畝。 黃勝旺養魚種苗自己培育,有別于傳統的靜水孵化,采用的是流水孵化,孵化量大,速度快,時間短,受精率高,孵化率高,成活率高。而且養殖飼料也與眾不同,用人工培育的紅蟲、水藻當飼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減輕了養殖風險。 經過試驗,黃勝旺的鯉魚苗培育成功,對村民養殖稻田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從這里抓的魚苗放到田里,個把月就能養到拇指大小,生長速度很快。 吃著稻花長大的鯉魚,肥美鮮嫩,甚至魚鱗都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親手抓來的稻花魚經過烹飪上桌,嶺下村的稻花魚宴會讓你找回舌尖上的記憶。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