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客家抗倭英雄揭鴻
2017-12-25 17:50:11廖康標?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三明12月25日訊(通訊員 廖康標)英雄應該被謳歌,不應埋在故紙堆里。 談到抗倭英雄,人們容易想起戚繼光、俞大猷以及方逢時、譚綸、胡宗憲等,而客家人中也有一位抗倭英雄,卻鮮為人知,他就是明代福建歸化縣(今明溪縣)人揭鴻。 關于揭鴻,《汀州府志·人物》的記載只有短短兩行:“揭鴻,字于漸,歸化人。嘉靖己酉南京舉人,任潮州府通判。值饒平寇肆掠,鴻率兵直搗其巢,傷一矢,不為動,以計獲其子,遂蕩平之。升連州知州,致仕歸,后遷居將樂。”不僅過簡,而且未提其抗倭事跡。 《康熙·歸化縣志》和《民國·明溪縣志》對揭鴻的記載也不多。記載較詳的是明溪縣瀚仙鎮瀚溪村《瀚溪豫章揭氏族譜》中的《明奉直大夫廣東連州刺史文岡公傳》,特別是錄于譜中的清初舉人劉鳳翥寫的《明連州刺史文岡揭公墓志銘》。今年是揭鴻誕辰500周年,介紹一下揭鴻的生平特別是抗倭事跡,既是對這位抗倭英雄的紀念,也為明代廣東抗倭史增加一點資料。 揭鴻(1517—1600),字于漸,號文岡。生于明溪縣(時稱歸化縣)瀚溪一個家道殷實的家庭,祖父揭應真、父親揭璜是當地富商,又是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之人,修橋鋪路、建祠修廟、賑災濟困之事不勝枚舉。兄弟五人,他居長。從小就有建功立業的大志,最仰慕黃石公、孫武那樣的軍事奇才,而對錢財看得很輕,把家財讓給幾位弟弟很多。大家對他都非常敬重,說他是“千里駒”。然而,若以為揭鴻身材魁梧,從小孔武有力,那就全錯了。恰恰相反,他身材還不及常人,小時“貌羸弱,若不勝衣”,后在舅舅葉延之家跟一位云游高僧學習氣功、武藝和兵法,經過悉心研習、刻苦訓練,以至“深通兵法,舞槊如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揭鴻以拔貢人南京國子監,與文學家、“后七子”之一宗臣成為同窗好友,宗臣《游滴水巖記》寫到:“揭君名鴻,則與余同薦畿中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與宗臣一起中舉。次年,宗臣中進士,而揭鴻卻三應會試未中。在父親的勸導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他以舉人身份任廣西潯州通判。在任不到一年,就因父親去世而回家守制,他在潯州是位好官,對于揭鴻離任,“潯之民爽然如失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揭鴻守制期滿,改任廣東潮州通判并代理海陽知縣。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