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琴:平凡崗位演繹多彩人生
2018-09-12 12:30:53羅鳴灶?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9月6日,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三明市實驗小學教師林秀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被評為市“師德標兵”。 從教三十年來,林秀琴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她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把滿腔的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和可愛的孩子們,先后榮獲“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市三八紅旗手”“市小學學科帶頭人”等十多項榮譽稱號,讓師德之光在平凡崗位魅力綻放,為孩子們的未來照亮了一片清純天地,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人生華章。 傾心教壇,真情揮灑教育沃土 1989年9月,林秀琴走出三明師范學校的校門,三尺講臺成為她無悔的選擇。 “剛畢業一般都到農村學校任教,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艱苦。”林秀琴至今印象深刻:學校沒有食堂,炒完青菜鍋底留一點,加水煮就是“一菜一湯”;一天一趟班車,進城一次要顛簸2個多小時…… 艱苦的環境最能磨練人。 在尤溪縣西城鎮文峰小學任教期間,有一次,林秀琴周末回家,因暴雨滑坡班車停開。為了不耽誤教學,林秀琴叫哥哥騎摩托車送自己去學校,半路道路完全受阻,哥哥要帶她返程,而她執意要步行去學校。 林秀琴深一腳淺一腳地爬過滑坡,沿著崎嶇的山間公路,走了一個多小時趕到學校給學生上課。 在梅列區陳大學區漁溪小學任教期間,林秀琴懷著身孕,承擔一年級語文和二年級、四年級復式班數學課,一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周末才能回家,早晚時間就是備課、批改作業,用小黑板準備復式班上課內容。”林秀琴說。 “既然選擇了教書,就要對得起孩子們。”本著樸實無華的信念,林秀琴和孩子們朝夕相處,深夜窗下不眠的燈光,作業本上殷紅的心血,課堂內外的諄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畢業第二年,林秀琴任教的畢業班在尤溪縣西城鎮20多所小學統考中名列第一。在梅列區陳大學區任教5年,林秀琴所教的班級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 從尤溪縣西城學區到梅列區陳大學區,再到三明市實驗小學,林秀琴一路走來,變化的是崗位、是不同的孩子,不變的是一顆無怨無悔的從教初心。 心系學生,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教育不僅需要甘于奉獻的教師,還需要教師真誠、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林秀琴關注個體差異,培優輔差,每個孩子的心性、特點如數家珍。 曾經有一名自閉癥孩子,家庭離異,爸爸長期到廣東打工,孩子由體弱多病的奶奶照看。剛進一年級時,掛著鼻涕,流著口水,坐在座位上只顧自己玩,誰也不理。林秀琴沒有嫌棄,更沒有放棄孩子,講臺邊、口袋里備好紙巾,時常幫孩子擦鼻涕,課間坐在孩子旁,陪他玩游戲、聊天。 有一次,孩子奶奶生病住院了,林秀琴就把孩子帶回家,給他洗頭洗澡,讓女兒陪她玩,煮好吃的給他吃。兩個月后的一天,他居然羞答答地叫“老師媽媽好”,慢慢地主動跟班級孩子一起說笑玩耍。林秀琴很激動,利用課余時間耐心教他發音、識字、讀書,手把手教他寫字。 第二年轉學時,孩子緊緊地抱著林秀琴哭著說:“林老師,我會想您的。”至今他們還保持著書信、電話來往。 教育是愛的事業。林秀琴堅持低起點、細要求,親力親為、示范引領。 雨天,林秀琴一到教室就把孩子們凌亂的雨傘折好放到傘架;課桌歪了,她教孩子們對著地板瓷磚縫隙擺正;教室的盆景,她教孩子們澆水、修剪枝葉;地上有了紙屑,她俯下身撿,學生鞋帶松了,她幫忙系,并將日常要求編成順口溜……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成效明顯。學校運動會、小足球賽、廣播操等各項評比活動,林秀琴所帶的班級成績名列前茅。每天放學,學生們齊刷刷走出校門,成為校園一道亮麗風景線,總能聽到家長們說:“聽聲音、看隊形就知道是林老師的隊伍來了!” 幾十年如一日,林秀琴給學生們母親般地呵護,以一顆不倦的愛心,在細微處時時潤澤孩子們的心靈。在她的精心管理下,所帶的班級班風好、學風濃,年年被評為“金星品位班級”。 示范引領,共譜山區教育新篇 過硬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看家本領。 “課堂不僅導入獨特,體現了情境美,而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去年10月,省首批名校長工作室攜三明實小優秀教師,在沙縣南霞中心小學開展“城鄉共研暨送培送教”活動,林秀琴展示了《坐井觀天》一課教學,獲得了聽課師生好評。 林秀琴駕馭教材的能力很強,善于用形象貼切的語言,把重點、難點講得通俗易懂,把枯燥無味的內容講得活靈活現,極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潛心教學研究的同時,林秀琴積極投身課改,先后參加各類課題研究,省級課題“小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渠道及方法探究”,市級課題“巧用字理,優化低年級識字,激發閱讀興趣的研究”獲優秀課題獎,每年都有數篇論文在CN、省、市等級別刊物發表或收入匯編。 為了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傳幫帶”作用,林秀琴熱心幫扶青年教師,指導多位教師參加省、市比賽獲一等獎。她先后到三元星橋、莘口,沙縣南陽,尤溪洋中、新陽等地,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共譜山區教育事業發展新篇章。 成績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早年,林秀琴丈夫外出創業,孩子小、體弱多病,半夜三更常發燒,她一人抱著孩子掛急診,第二天把孩子委托他人照看,又早早地出現在課堂上。前幾年,林秀琴的公公得了肺癌,赴榕治療,在公公患病直至去世的四年里,她工作、照顧病人兩不誤,沒向學校請過一天假,所帶的班級各項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堅守平凡崗位,滿懷教育熱忱,林秀琴以愛心去塑造,以真心去感召,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她收獲的是美麗的教育人生。(三明日報記者 羅鳴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