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深藏于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的鄭氏大厝,布局嚴謹獨特,工藝精湛,迄今200多年歷史,仍保持原貌完好,被列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堂走廊墻上裝飾石質竹節形柵欄。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邱慧敏 嚴士冬 攝 東南網10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邱慧敏 嚴士冬 文/圖)深藏于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的鄭氏大厝,布局嚴謹獨特,工藝精湛,迄今200多年歷史,仍保持原貌完好,被列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氏大厝,當年地理先生為其取名為“玉井坊”,當地人則稱之為“孔時公大厝”,因為它是清乾隆時期的貢生鄭孔時歷時十多年建成的。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根據專家意見,用“玉井坊鄭氏大厝”的名義進行了申報。 結構嚴謹的建筑布局 鄭氏大厝是一座三進式院落,建筑主體為歇山頂石木結構,坐北朝南,由正厝、橫厝、壁舍、廂房、過水亭等構成,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整體建筑群平面呈長方形,由圍墻保護。外墻為土石結構,總高度超過4米,其中石筑墻基高2米,墻體厚度約0.6米。 跨過大厝外門的石門檻,過門庭,即見正厝門廳。一對9米多高的功名旗桿屹立門前。門廳正對面帶有照壁性質的南墻砌墻帽重脊,中央大書一黑色“福”字,旁書一聯“坐對賢人語,家藏太史書”。 進入門廳,直面二堂。二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高懸同治皇帝欽賜的“盛世其興”匾額。 正堂更加威嚴,面闊九間,進深九柱。南方木構建筑民居多為兩層,而鄭氏大厝正堂共有3層,高達12.4米。一層明間為議事大廳,高懸著“貽謀燕翼”和“五代同堂”“操冷冰霜”三方匾額,后兩塊為御賜。 當地有鄭氏大厝廳堂擺酒席“三十桌不露天”之說,意指規模大、廳堂多。據鄭氏大厝文管員紀優江介紹,大厝有相對獨立的文武活動區、女眷生活區、賓客休閑區、財務檔案區等等,共設18個會客廳、2個后堂、4個書齋、4個錢庫、4個糧倉、2間演武廳,還有多間工具房、地契庫、衛生間等,共有108個房間。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