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大事記
2018-12-18 12:02:44?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開放40年來,三明這片紅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981 ●三明開啟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雜交水稻新品種“汕優63”培育成功并推廣 1981年,三明地區農科所謝華安主持培育的水稻新品種“汕優63”獲得成功并推廣。 1983 ●省轄三明地級市成立 1983年4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三明行署,實行地、市合并,以市帶縣的新體制。 1984 ●三明創辦第一所地方高等院校 ●全國“五四三”會議在三明召開 1984年,首次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會議提出“全國向三明學習,三明向全國學習”,會議揭開了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序幕。 ●聯名上書要求“松綁”放權 1984年3月,三明鋼鐵廠廠長等9位三明國營骨干企業廠長(經理)與全省共55名廠長、經理聯名向省委、省政府上書要求“松綁”放權,請求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開啟了全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聲。 1988 ●三明市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列入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1988年4月22日,三明市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這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改革唯一的試驗區。 1992 ●三明市首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1993 ●三明市被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6 ●三明首只股票“永安林業”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8 ●三明市林改工作在永安市洪田鎮洪田村正式啟動 1998年5月,永安市洪田鎮洪田村大膽探索,勇闖禁區,把土地承包責任制引向山林,掀起了一場山林“革命”。2007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國家林業局等六部委局聯合組成調研組來到這里調研后,將洪田譽為全國林改的“小崗村”。 2000 ●發現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 1999年秋,在三明市巖前鎮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距今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距今2萬~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和舊石器末期遺址。這一重大考古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上推至18萬年前,并為閩臺同根同祖和深遠的文化淵源進一步提供有力的證據。該項發現被列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榜首。 2005 ●“開明、清明、文明”正式確定為三明精神 ●三明市啟動市區、沙縣一體化和三明、永安城市聯盟工作 ●首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行 2010 ●“中國丹霞”福建泰寧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2 ●三明“醫改”啟動 2013 ●三明境內首條高速鐵路向莆鐵路正式開通 2015 ●三明市首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6 ●福建三明沙縣機場建成通航 2017 ●三明市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 2017 ●三明市列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 2018 ●尤溪聯合梯田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