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龍獅隊 傳承傳統體育文化
2019-01-22 09:59:46聶藝璇?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記者 聶藝璇文/圖 在三明學院,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穿著傳統民族服飾,在訓練場上奮力拼搏,揮灑汗水;他們正值芳華,青春洋溢,蓬勃朝氣……他們是三明學院的龍獅隊,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從表演到競技 “2010年三明學院成立了龍獅隊,到現在已經快10年了。”體育學院老師宋梁告訴記者。宋梁今年37歲,2008年從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畢業,來到三明學院任教,龍獅隊就是由他一手帶起來的。 “我的專業是民族傳統體育學,以前讀書時就有進行龍獅的訓練。”談起在三明學院組建龍獅隊的初衷,宋梁說,“三明地區的龍獅文化非常豐富,底蘊也很厚重。比如永安打黑獅、大田板凳龍等,在校園推廣龍獅文化,很有意義。” 龍,是華夏民族的象征,是我國古代人民崇敬的圖騰;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舞龍舞獅作為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富民族色彩,其表演集觀賞性、藝術性、競技性為一體。 “舞龍舞獅是傳統體育的一部分,現在又發展了競技舞龍。”宋梁說,競技舞龍舞獅是龍獅運動的標準化,國際上有相應的比賽規則和裁判法,精神飽滿度和動作流暢度是評判的主要指標。 “讓學生們更多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這也是體育教育的一個內涵。”宋梁說。 有心人不負“功夫” 龍獅隊現有隊員30余名,每周一三日進行訓練,每次訓練兩小時左右。“新學期我們都會去招新人,確保每年都有新鮮血液注入,形成以老帶新梯隊式的訓練模式。”宋梁介紹道。 “一開始是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在校內推廣,后來逐漸形成常態化進行訓練,并參加學校的迎新晚會、校運會……慢慢成長,現在納入學校的選修課程,也參加了全國賽。”宋梁坦言舞龍舞獅運動是對耐力和毅力的挑戰,所以在隊員的選擇上,會傾向于選擇體育學院的學生。“龍頭較重,有2.5公斤左右,所以要挑個子高大一點的;獅頭要稍微靈活一些,所以我們選身材小巧些的。”針對不同的項目,宋梁的選人標準也略有不同,“興趣第一,然后再挑身體素質好的,比較有力量的。” 托舉、跳躍、甩腰……這些基本動作,看似簡單,想要練成卻要付出很多努力。舞龍和舞獅,若沒有體能和力量的支持,都是無法完成的,所以體能訓練至關重要。對此,宋梁有一套自己的訓練“秘籍”:“我們的訓練分基本體能訓練和專項耐力訓練。基本體能訓練比如短跑、環校園跑、加速跑……這些是為了提高隊員身體素質的,而專項耐力訓練是拿出其中的一個動作,反復練習,如針對舞獅的徒手練習的動作,每節完成10至20次的托舉。” 毅力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舞龍舞獅本身就是動物擬人化的過程,生氣、開心、得意、焦急、恐懼等,通過一系列夸張的動作,把它的內在表現出來,這些需要有極強的毅力作為支撐。宋梁說:“訓練隊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些動作,這段時間,他們要克服肌肉的酸痛以及身體不適引起的變化,這對于毅力是很好的鍛煉。”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心人不負功夫。三明學院的龍獅隊日漸成熟,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活動和比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在2017年全國運動會舞龍比賽福建省選拔賽取得了二等獎3次、優勝獎1次的好成績;2018年4月,參加2018年“龍舞桃鄉”中國奉化舞龍爭霸賽,取得三等獎2項;2018年7月,參加全國第十一屆大學生舞龍舞獅錦標賽獲女子規定套路第六名、自選套路第七名。 “我們來傳承!” 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傳千年,從中汲取養分,并向外播撒她的魅力。 龍獅隊在三元長安小學和大田職業中專推廣龍獅文化,建立長期的聯系并幫助他們培訓。龍獅隊隊長林佳琪是體育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大一就加入龍獅隊的她,已經是隊里的“老隊員”了。回憶起當初加入時的情景,她笑著說:“大一時,看到師兄師姐在場上展示各式各樣的難度動作和造型,覺得很新奇很有趣,就加入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想要把一件事做好,光有興趣是不夠的。“我是舞龍頭的,因為比較重,剛開始舞的時候會往一邊倒,后來練習多了就不會了。”體育學院16級體育教育一班的隊員謝小晶說,“手上磨破皮起老繭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候很累但從沒想過放棄,和大家在一起訓練也收獲了友誼,付出汗水也值得。” 平板支撐、仰臥起坐、兩頭起、背人跑……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每一個動作,每天,隊員們都很重視體能訓練起到的作用。“充足的體能是完成每個舞龍動作的前提,也是流暢地完成舞龍表演的基礎。”謝小晶說。 “舞龍這項運動是由10人組成的,所以隊員間團結、默契很重要。”隊長林佳琪說。平日里,她認真負責,時常在網上搜一些舞龍教學的相關視頻帶領隊員們一起創作和學習,“隊員大部分是體育生,有一定的運動基礎,上手較快,我作為隊長更多的是協調隊員間的小情緒,讓大家能更好地配合。”而舞龍獅深厚的傳統體育文化底蘊,也是隊員們所向往并努力探尋的。在他們看來,這里是一個寶藏,非下苦功不可。林佳琪說,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龍獅隊伍中,把傳統體育文化推向更多喜愛它的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