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外嫁女當“村小二”玩轉互聯網
2019-03-07 12:03:35黃平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文/圖 從貴州遠嫁到建寧,從企業銷售到“村小二”,不僅方便了村民網上購物,也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她就是李婷,建寧縣溪口鎮農村淘寶店的負責人。 巧合與互聯網結緣 第一次知道“淘寶”這個購物平臺還是在電視節目里。“在淘寶上買東西非常方便快捷。”李婷說,這讓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2006年,她注冊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寶店。 “剛開始開淘寶店是痛苦的。”李婷說,身邊沒有一個同行,遇到問題,無人溝通、交流。由于沒有技術,她選擇做淘寶分銷。兜兜轉轉,從分銷鮮花、禮品到分銷媽媽鞋、大碼女裝……2013年底,26歲的李婷從廈門辭職,回到建寧專職帶兩個孩子,空閑的時候兼職做淘寶。 2014年以后,隨著網絡的崛起,建寧的電商發展異常迅猛,除了有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作為供貨保障外,縣里還為電商從業者搭建了良好的培訓平臺。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婷聽說縣里商務局對電商學員培訓實行“零門檻”,授課導師既有高校專家學者,也有富有實戰經驗的優秀電商。只要愿意參加,都可以獲得免費的培訓。 就這樣,利用空閑時間,李婷陸續參加了三期電商培訓。那幾期培訓讓她受益匪淺,還結識了一群和她一樣懷揣電商夢想的朋友。 家鄉情懷促成好生意 雖然早已經習慣了建寧口味,但是家鄉貴州的美食依然讓她懷念。為了解饞,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網上購買,沒想到,不僅味美正宗,食物經過長時間的運輸保存仍非常完好。 李婷靈機一動:外出的孩子都會想念家鄉的味道,銷售時令生鮮,生意肯定很好。 2015年8月,李婷開始在淘寶和微信上銷售建寧的時令生鮮。經過一段時間籌備、推廣,顧客越來越多。 “沒想到生意竟然這么好。”李婷笑著說,建寧是農業大縣,農特產品異常豐富,除了銷售黃桃、黃花梨外,還能在特定的季節里銷售清明果、蕨菜、小筍、粽子、冬筍等。 從2015年到現在,李婷賣得最好的時令生鮮當屬黃桃和冬筍。 “挖筍要看天氣,天氣好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就能挖到70多公斤筍。”跟李婷合作了幾年的農戶陳向陽告訴我們,按平均每公斤6元的收購價計算,筍農一天的最高工資可達500元。 “經過這幾年的沉淀,我們已經有了固定的冬筍貨源。”李婷說。那時候,每天上午9時開始,李婷的丈夫用切割機把多余的老根去掉,還要把筍上多余的泥巴剝落,李婷則開始把處理好的冬筍稱重、打包、裝箱。 “生意要好,經營策略至關重要。”李婷說,除了賣生鮮,她一年四季都有銷售建寧及周邊縣市的農特產干貨。生鮮除外,每個月干貨的成交量也能達400-500單左右。 除了經營線上銷售外,李婷還在2016年接手了溪口鎮的村淘店。“要把盤子做大,就要不斷去開拓新領域。”李婷說,在電商領域里,她可能做不到最好,但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溪口鎮村淘位于城郊結合部,網絡發達,生活、交通都很便利,村民們大多自己上網購物,幾乎不需要借助村淘代購。為了把生意做起來,李婷每天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推薦特價產品,開展掃碼有獎、點贊送禮等活動,并為每位進店客人送上一份精美小禮品。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服務站成交量不斷攀升,銷售模式也從上門推薦購買轉變為村民們主動進店求購。不知不覺中,李婷已經組建了一個300多人的“村淘購物群”,只要有特價活動、秒殺活動,她會在第一時間發布到群里,供顧客選購。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