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金柑熱銷秘訣
2019-03-21 10:33:40邱慧敏 陳杰?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改進種植銷售模式 種植金柑最怕遇到霜凍災害天氣,若沒有及時采摘,在樹上就會凍成“冰球”、造成裂果等,損失很大。 近年來,尤溪縣引導種植大戶發展設施農業,搭起大棚種植金柑,并完善機耕路、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應用生態栽培技術和標準化、集約化管理技術等。同時通過實施《金柑產業重點建設項目》工作方案,抓好金柑技術培訓、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規范產銷秩序、建立金柑質量監管體系等方式,促進金柑產業提質增效。目前已有5家金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溯源體系建設,金柑包裝貼上二維碼標識,實現生產主體可追溯、生產過程有記錄、安全責任可倒查,為進軍高端市場提供了通行證。 八字橋鄉后曲村的吳紹楨是最早發展大棚金柑的種植戶,目前有大棚金柑80畝。他介紹:“搭建大棚不僅解決了霜凍、雨害等難題,還可控溫控水控肥,提升果品質量。” 管前鎮真地村老虎垅家庭農場場主王作炳投入近200萬元,建設36畝金柑大棚。并配上保溫設備、太陽能殺蟲燈、滴灌設備等,通過物聯網監控視頻,就能察看控溫控水控肥情況,進行科學種植,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可追溯。 大棚金柑品質管控好、味道好,吸引了許多回頭客,果農們紛紛走“互聯網+”,電商企業合作銷售金柑,線上銷售比重不斷提高。 管前鎮的肖世康,種植金柑50畝,從事金柑銷售20余年。他介紹:“今年我銷售700多噸金柑,最遠賣到沈陽。老婆平常順手做微商,也發出1000多件金柑。” 尤溪縣城關鎮真地土貨鋪的顧客遍及全國各地,今年快遞件占銷售總量的7成,僅靠微商就賣出20噸,最遠賣到黑龍江,銷售額達40萬元左右。 店主鄭蓉珍說:“微商,我們只做頂級果,品質最好的才能留住客戶,不斷有陌生人加我微信,都說我們的金柑好吃。” 由于消費者對于品質要求的提高,眾多營銷商還在包裝上下了功夫。例如,有針對性地推出1.5公斤、54顆裝的58元包郵精品件,也有均價每公斤22元的普通件。尤溪金柑有10多種可滿足顧客各種需求的包裝,有按照不同重量的、網套的、泡沫箱的、塑料籃的、禮盒裝的等。 接二連三提升效益 近年來,尤溪縣著力將金柑產業與農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有機結合,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大棚金柑可以有效避雨、防凍,實現留樹保鮮,延期采收。吳紹楨、王作炳等大棚金柑種植戶,還建起農家樂,發展金柑休閑觀光采摘游,提升產品附加值。游客到大棚自由采摘金柑,每公斤價格可達20元。 發展金柑精深加工,是金柑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一環。金柑可制成蜜餞,加工成果脯,可提煉制成有保健功能的含片,還可加工成果醋、果酒。 益珍堂(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家金柑酵素加工企業,眼下已落戶管前鎮,開工生產。公司主要進行金柑深加工,生產食用和農用為主的金柑酵素。 “這里金柑產量大,預計每年會生產次等果2000多噸,所以選擇在這里落戶。”公司負責人介紹,“但今年開工遲,大約收果100多噸。” 據了解,該企業以每公斤1.2元收次等果。往年,這些次等果一般銷往廣東一帶制作用果脯等,價格還更低。 “我家里就只有五六十棵金柑樹,以前差的果每斤最低才兩三毛錢。現在更小的果也收,統一每公斤1.2元,拉來一次性賣掉,我這些差果可以賣兩三百元。”管前村尾村果農陳昌火正挑著自家的次等果等候排隊上秤。他表示,次等果的價格上去了,也能讓自己增加些收入。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