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奔跑在春天里
2019-04-04 09:56:14?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故事三 鄉土再造赤水出發 上京鎮赤水村海拔830米,屬于高山村。第一次踏進這片土地的來訪者總有“提心吊膽”的感覺。山路不寬,在山腰間旋轉迂回,一個拐彎后,總有一處風景讓人驚嘆不已,可是又會讓人“提著膽子”期待下一處美景;村子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一座連著一座,從山腳一直疊到山頂,上下落差幾百米。 魏祥胞和魏祥塍是一對好搭檔,在村里分別任村支書和村主任。在這個春天里,他們倆一直忙著為村子作整體的規劃,沿著一座山頭爬到另一座山頭,修建臨時性“森林驛站”,在各個路口處補種樹木、花草…… “我們村生活條件艱苦,田地少且不在村子里,早年大家都吃不飽。”魏祥胞說,赤水村山高水冷,長不出好莊稼,倒是毛竹長得茂盛,但因土質貧瘠,長出的竹子也瘦,當年許多村民用竹子編一些土箕、籃子換錢,如今還有一些老人以此為業。 現在,赤水村人口有1600多人,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特別是有些人近年來在外做鹵料生意,掙了錢,蓋了房,修了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想起當年的苦日子,就對當下的生活特別珍惜。”魏祥胞今年54歲,吃過苦,早年在外打拼過,見過世面,“自從當了村支書,總感覺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感和沉重感。” 這份責任感和沉重感是來自于鄉村振興的思考:利用好村里的山山水水,抓住新時代為發展鄉村旅游賦予新的使命和機遇,按照“特色化、可落地”原則,完善旅游要素,打造具有差異化風格的鄉村旅游。 “現在山旮旯倒成了寶,可是如何更好地規劃,吸引更多的人走進赤水,體驗別樣的風土人情呢?”魏祥胞說,老祖宗留下的2000多畝原始林,在春天里郁郁蔥蔥,還有那片柿樹也冒出了新芽,不久之后便是滿樹花香,這一切“藏在深山無人識”,等待著眾人去掀開神秘的面紗。 魏祥胞和魏祥塍的想法很快得到村民們的支持,55歲的魏初凱便是其中一員。為了改變村容村貌,魏初凱牽頭成立了理事會,挖掘魏氏宗譜記載的“赤水十二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讓一個個美景“重生”。 鄉土再造,一切都得花錢,錢從哪里來?魏初凱主動捐款9萬元。村民們也踴躍捐款,一共捐了180多萬元。春節期間,村口廊橋修建好了,赤水溪碧波蕩漾;河岸的人行步道也通了,成了大家休閑的好去處;“寶鐘鎮谷”“石門夾道”“玉印浮江”等“赤水十二景”的景觀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連赤水的本村人都不禁感嘆:原來,村子這么美啊! “雖然一切只是開始,但村民們為村子謀發展的信心與決心,一次又一次感動著我們。”魏祥胞說,老祖宗留下一個“窮旮旯”,但千百年來,子孫后代從來沒有放棄過改造自然的想法,如今更是借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村莊的發展建設中,相信一切會變得越來越好。 赤水村民的春天夢想:引智念好山水經,讓古老的赤水“重現”無限風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