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情懷的“電商人”
2019-04-04 09:59:02楊穎?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清流記者站 楊穎文/圖 “店鋪每天都有很多訂單,我現在動力十足。”3月25日,巫凌一邊與買家在網上聊天,一邊分享自己的創業經。 32歲的巫凌是清流縣林畬鎮石下村人,在他身上折射出的是追求自由、有趣生活的光芒。 2004年,中專畢業后,學計算機專業的他跟其他同學一樣,躊躇滿志,去泉州找工作,進了一家廣告公司,月薪不到2000元。 “城市消費高,每個月根本存不住錢。”工作了一年半,巫凌開始留意其他招聘信息,可幾次面試下來,發現沒有一技之長,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一次,在新加坡親戚的鼓動下,他決定去國外試試。“我還這么年輕,不出去闖闖怎么行。”巫凌心想。 “在新加坡的那些年,雖然掙到了錢,可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是原來的幾倍,還特別想家。”4年后,巫凌決定家鄉發展,順便照顧家人。可是回去能什么?“開網店吧,賺點生活費還是很輕松的。”惠州一好友的話點醒了他。 可如何開店?賣什么?從哪里進貨?如何給產品定價?如何做店鋪裝修……為了學習開店知識,巫凌特意跑去惠州朋友的電商公司學習,期間還在網上搜索各種教學視頻和開店教程,經常一個人看書到深夜。 惠州回來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察,巫凌覺得家鄉清流的豆腐皮、九龍湖溪魚、花茶等農產品有前景,于是就這樣注冊了一家網店。 萬事開頭難,每天他都在電腦前靜靜地等候顧客發信息,直到20天后才迎來第一個客戶。“當時這位客戶找我訂了150公斤豆腐皮,還評論說清流的豆腐皮很美味,年輕人創業不容易,要多支持,加油!”看到客人對自己的肯定,巫凌興奮不已,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創業是一個艱辛漫長又曲折的過程,就在網店效益漸增的時候,2015年5月19日,一場洪災沖走了他的希望。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際,一個訂單又讓他重拾信心。“當時北京一位做眾籌的客戶找我定了8萬份花茶,說是獻愛心給快遞員們潤肺解暑。”巫凌說,接到訂單后,請了好幾個人連夜加班打包發貨,知道對方是在做慈善,還額外多送了1000多份花茶。 好的口碑在這單客戶傳開后,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天訂單不斷。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巫凌將店里的產品進一步細分歸類,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除了花茶、豆腐皮、九龍湖溪魚以外,他還引進茶油、李家老酒、新鮮水果等品類,就這樣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為方便與客戶交流,巫凌還建立了一個群,產品一上新,第一時間把詳細信息發布到群里,接受咨詢。同時,他還定期推出特價促銷產品、打折產品,讓老顧客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 “去年,我的淘寶店鋪銷售額近1000萬元呢。”小巫透露,下一步,他計劃開一家主打家鄉特產的實體店,將線上線下的經營整合起來,并結合當地的旅游業,融入清流文化元素,讓本地的特色農產品銷售“觸角”延伸到全國各地,做一個有情懷的“電商人”。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