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三明,工業城邁向幸福城
2019-05-03 12:35:03?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物物相連,織就生態守護網 不久前,三明一家水力發電企業因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監控未達標被環保部門連續通報三個月,因全年小時下泄流量未達標率大于10%等問題,被評價為環保不良企業,被取消評先、評優的資格,被暫停了相關的資金補助,銀行也對其進行限貸。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這家企業立即成立環保整改小組,主動開展自查自糾。 “監測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依據,破解了監管難題。”三明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態云”猶如織就一張生態守護網,讓青山長駐綠水長流。 三明地處閩江上游,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除了閩江發源地,還有21個縣級以上和117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還有縱橫交錯的流域水系,重點流域就達98條,污染防治和監管任務十分繁重。 此次上線的“生態云”按照三網融合、四大監管系統、五項功用的“345”總要求布局建設。 “3”即與環保專網、政務外網、綜治網三網融合;“4”即建設飲用水保護區和流域水環境生態監管、生態紅線功能區環境監管、環境質量(水、氣、土)監管、企業(礦山)污染源及敏感點監管四大系統;“5”即實現監測數據的挖掘應用和趨勢分析,視頻數據點、線、面融合,生態數據實時傳輸,監測和應用,水環境遙感遙測與預警預報,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及應急指揮五項功用,達到對全市水源保護區、流域、生態紅線功能區等監管對象科學、高效的監管。 三明市生態環境局表示,下一步,這一平臺除了匯總各縣生態監管應用系統數據,還將囊括水利部門的河長制系統、林業部門的保護區管理系統等市本級相關生態數據,建立起市級生態環保智慧監管統一數據云平臺,實現對全市生態環境的統一監管。 行行相通,“最強大腦”在成長 “以前辦學生公交卡都得帶學生證。有了網上平臺,我們只要網上查詢,確認學生身份就能辦,方便多了。”日前,三明市公交公司辦卡處不少學生前來辦理公交卡。 此舉得益于數據的共享。去年,三明市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由數字辦牽頭,由教育局在不涉及數據隱私的情況下,開放“證明是學生”的關鍵字段,匯聚到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公交公司進入該平臺即可辦理,難題由此破解。 打通和匯聚各行各業的信息,推動政府大數據中心的建設。2015年4月,三明市作為全省電子政務建設應用創新試點,啟動建設全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建設。自2016年9月上線以來,目前平臺已匯聚53個部門的數據,涵蓋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信息、健康檔案、信用信息、自然人、法人基本信息、氣象信息、經濟指標、地理空間信息等。 “原先各部門都有一套數據庫,猶如一個個信息孤島,導致群眾辦事十分困難。如今通過這一平臺,把分散在各部門的政務數據進行采集匯聚、加工處理,梳理整合部門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形成統一、完整、可共享的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跨部門綜合應用和數據共享交換,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三明市數字辦主任揭自榮說。 統一數據,數據不“打架”。比如,通過平臺的清洗校驗,各部門間12萬多條不一致的人口信息數據被發現糾正。 內部數據的共享和互相融合,特別是教育、醫療等關乎民生的重點行業,城市智慧中樞正在逐步成型。 各種數據封裝到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目前已開放53個服務接口,向全市共享。據統計,各種證照正在電子化,生成電子證照登記量達749萬本,比去年增加了489萬本。群眾在辦理業務時可直接調取電子證照核驗。 “隨著基礎數據庫的完善,群眾辦事不再需要帶著一大堆紙質證件,帶部手機就行。”揭自榮說。 據了解,三明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項目獲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及2018中國政府信息化大會“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