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上好廉政教育“三堂課”
2019-06-04 11:19:03?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6月4日訊(福建日報 余秋蓮 張麗) 近日,80余名黨員干部來到永安市新啟用的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乾坤清氣館”參觀學習。組織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到這里接受廉政洗禮,是該市開展廉政教育的一個縮影。 “監督對象覆蓋到哪里,廉政教育就要跟進到哪里。”永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徐文介紹,近年來,該市探索打造受眾面廣、教育質效高的廉政“套餐課”,用心用情用力上好“三堂課”,推動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教育全覆蓋。 警示教育課 “來找你們之前,我既想僥幸過關,又感到惴惴不安,內心煎熬得很。”今年3月中旬,永安市洪田鎮紀委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前來主動交代問題的基層干部陳某。 從“僥幸觀望”到“主動交代”,陳某的轉變始于2月底該鎮召開的一次警示教育課。 課上,鎮紀委立足鎮村實際,通報并講述了一鎮民政辦主任截留私分扶貧款項的典型案例,告誡在座干部要謹慎用權,經常對照檢查、主動糾偏改錯。 相同的職務層級、相似的違紀行為,這讓陳某倍感壓力。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后,他選擇了主動投案,如實供述了其在任職期間的違紀事實。 近年來,永安市著力探索分級分類開展主題警示課,要求各鄉鎮(街道)、派駐紀檢組根據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黨組織、黨員干部的不同特點,通過網絡、報刊以及本地通報等渠道,針對性選取發生在身邊的負面案例,深刻警醒大家以案為鑒。 紀法互動課 5月15日,在永安市委黨校第23期中青班上,50名學員正進行互問互答式學習,重點圍繞黨紀處分條例、監察法等黨紀法規進行出題互考。 “針對課堂所學黨紀條規,在問答中檢驗學習成果,收獲很大。”來自小陶鎮的學員黃緒禎說,這樣既有干貨又有互動的課堂能夠幫助自己較快地掌握黨紀法規知識,為自己今后的履職行為畫上“硬杠杠”。 像這樣,依托黨校培訓、走村入戶,將黨紀條規融入宣講,下足功夫上好廉政課,在永安市已經成為常態。 近年來,永安市紀委立足監督首要職責,致力搭建市、鄉、村各類廉政教育平臺,打造一批黨員干部聽得懂、記得住的紀法精品課、互動課,選取業務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充足的紀檢監察干部“走出去”“講出來”,在做實做細日常教育中讓黨紀法規真正成為干部心中“帶電的高壓線”,筑牢拒腐蝕、永不沾的思想堤壩。 孝廉特色課 “明忠厚之義,明孝順之義,明友恭之義……”近日,在槐南鎮廉政文化展示館內,一堂孝廉特色課正在進行,解說員認真講解該鎮羅氏、黃氏、池氏等10大姓氏的家規家訓。 近年來,永安市立足于當地孝廉文化,按照“一鎮一特色”的思路,通過聲、光、電等新技術、新載體,弘揚孝廉傳統,在諄諄教導、口口傳唱中潛移默化推動全市形成以廉為榮的良好氛圍,一堂堂孝廉特色課深受干部群眾的喜愛。 貢川鎮,在梳理當地陳氏宗祠廉潔家規家訓的基礎上,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文化養分,打造孝廉文化教育基地,賦予古祠堂新的時代內涵,讓傳承百年的“事親以孝,事君以忠,為吏以廉,立身以學”十六字家訓煥發出新的活力;青水畬族鄉,盤活畬族剪紙、提線木偶戲等傳統文化資源,與民間技藝傳承人共同創作、表演兼具廉政教育及觀賞價值的文藝作品,讓廉潔思想在寓教于樂中浸潤人心;小陶鎮,充分發揮境內10處革命遺址資源優勢,將廉政教育融入黨員干部培訓、紅色文化傳播之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