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識系列講座之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2019-06-24 16:27:54?來源: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5.刷卡消費詐騙。犯罪分子群發短信,以事主銀行卡消費,可能個人泄露信息為由,冒充銀聯中心或公安民警連環設套,要求將銀行卡中的錢款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或套取銀行賬號、密碼從而實施犯罪。 26.包裹藏毒詐騙。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內被查出毒品為由,稱其涉嫌洗錢犯罪,要求事主將錢轉到國家安全賬戶以便公正調查,從而實施詐騙。 27.快遞簽收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快遞人員撥打事主電話,稱其有快遞需要簽收但看不清具體地址、姓名,需提供詳細信息便于送貨上門。隨后,快遞公司人員將送上物品(假煙或假酒),一旦事主簽收后,犯罪分子再撥打電話稱其已簽收必須付款,否則討債公司或黑社會將找麻煩。 28.醫保、社保詐騙。犯罪分子冒充社保、醫保中心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醫保、社保出現異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錢、制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公正調查,便于核查為由,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29.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殘聯等單位工作人員,向殘疾人員、困難群眾、學生家長打電話、發短信,謊稱可以領取補助金、救助金、助學金,要其提供銀行卡號,然后以資金到帳查詢為由,指令其在自動取款機上進入英文界面操作,將錢轉走。 30.引誘匯款詐騙。犯罪分子以群發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對方向某個銀行帳戶匯入存款,由于事主正準備匯款,因此收到此類匯款詐騙信息后,往往未經仔細核實,即把錢款打入騙子賬戶。 31.貸款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貸款,月息低,無需擔保。一旦事主信以為真,對方即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32.收藏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各類收藏協會的名義,印制邀請函郵寄各地,稱將舉辦拍賣會并留下聯絡方式。一旦事主與其聯系,則以預先交納評估費、保證金、場地費等名義,要求受害人將錢轉入指定帳戶。 33.機票改簽詐騙。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簽服務”為由,誘騙購票人員多次進行匯款操作,實施連環詐騙。 34.重金求子詐騙。犯罪分子謊稱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誘受害人上當,之后以誠意金、檢查費等各種理由實施詐騙。 35.PS圖片實施詐騙。犯罪分子收集公職人員照片,使用電腦合成淫穢圖片,并附上收款卡號郵寄給受害人,勒索錢財。 36.“猜猜我是誰”詐騙。犯罪分子獲取受害者的電話號碼和機主姓名后,打電話給受害者,讓其“猜猜我是誰”,隨后根據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聲稱要來看望受害者。隨后,編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錢,一些受害人沒有仔細核實就把錢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銀行卡內。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