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識系列講座之四:支付安全宣傳
2019-06-24 17:09:23?來源: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六、移動支付風險防范 條碼支付是以條碼為信息載體,通過移動終端或商戶受理終端直接或間接獲取支付要素以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常見的條碼包括二維碼、條形碼等類型。在使用過程中要增強安全意識,做到: 不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 不輕易將個人二維碼信息泄露給他人 不通過二維碼支付進行大額交易 加強對手機等智能終端的安全管理 核對帳戶名稱與商家是否一致,與商家確認帳戶名稱是否正確后,再進行支付操作。如發現異常立刻停止支付。 七、案例集合 場景1:ATM取現案例 案例1.窺視密碼,盜走卡片。客戶在ATM機取現時,不法分子趁持卡人取款時,窺視密碼,然后以詢問、故意將錢丟在地上等手法,引開出卡人注意力,并趁機將預先準備好的卡片插入ATM機插卡口,造成卡片退出的假象,催促持卡人取卡離開后,將持卡人的卡片退出盜走。 案例2.竊取密碼,偽造卡片。不法分子在自助銀行門禁系統上安裝盜錄設備及攝像頭,待客戶刷卡后,盜取磁條信息及密碼后,制作偽卡。或者在ATM機上安裝吞卡裝置,或用望遠鏡窺視安裝假密碼鍵盤或在真密碼鍵盤上貼薄膜等手法盜取密碼,用微型攝像機偷竊卡號和密碼或從持卡人隨手丟棄的ATM取款憑條上獲取相關信息,制作偽卡冒領存款。 案例3.造假信息,趁機盜取。不法分子在ATM機上安裝吞卡裝置,ATM機旁張貼假的銀行告示。引誘持卡人撥打告示上的虛假服務電話,并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套出持卡人的銀行卡密碼后,從ATM上盜取存款。或者在ATM機旁張貼假的銀行公告,以“銀行程序調試”等為由,要求持卡人將銀行卡存款轉賬到指定賬戶,盜取卡上存款。 場景2.POS消費盜刷案例 案例1.刷POS機送禮品,銀行卡遭異地盜刷。“刷一次POS機,消費49.99元,可獲贈一袋大米和一桶豆油!”面對這樣的促銷宣傳,一些市民信以為真,紛紛刷卡領取贈品。某客戶信以為真,分別用銀行卡刷了一次POS機,得到一張憑條,上面顯示“劃卡消費49.99元”,客戶獲贈了大米和豆油。然而,一場精心準備好的騙局正悄悄向他們逼近:手機短信一條條響起,顯示他們的銀行卡在異地被盜刷。 案例2.技術改造POS機,客戶信息被竊取。客戶王先生收到短信,其銀行卡突然被刷了近30萬元!王先生說:“共收到五條消費短信,第一條49800元,第二條98000多元,后來三條也都是4萬多。”銀行發來的消費短信顯示,王先生的銀行卡在一家超市內,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里分五次消費了總計29萬多元。經警方破案,根據不法分子交代,其通過偽造工商證件等方式從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購買POS機,并對這些POS機進行技術改裝,改裝后的POS機,不但具有盜取銀行卡全部信息的功能,還可以把這些信息同步發送短信到移動設備。改裝后的POS機,被犯罪嫌疑熱以降低手續費等為誘餌,銷售給餐飲、足浴店、酒店等商家,在全國布點盜取銀行卡信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