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三明故事|尋根
2019-07-18 17:26:48?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個月前,幾名從廣東梅州而來的紅軍后人來到寧化,走進世界客屬文化中心,尋找自己的“根”。 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千年大遷徙,客屬遍乾坤。 客家,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南遷漢族移民群體中的一類,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 作為客家民系的搖籃,寧化縣石壁鎮是海內外億萬客家人心目中的根。 “客家人永遠北望,懷念北方。”走進位于寧化縣的世界客屬文化中心,寧化縣客家辦副主任伊美蘭介紹說,唐宋年間,因為躲避戰亂等原因,中原漢人大批南遷,與當地土著和少數民族結合,經過漫長的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雖然客居他鄉,但客家人依然保存著中原的語言、衣著、飲食等習慣。 “客家辦”,這是寧化縣一個獨有的機構設置。“讓客家人回到這里,找到自己的根。”伊美蘭介紹道。自1995年起,每年的十月,客家祖地石壁都會舉辦客家祭祖大典,今年已是第25年! “去年,第二十四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共舉辦了十一項系列活動。”寧化縣客家辦主任孫永前告訴記者。 世界客屬文化中心包含客家聯誼館、客家圖書館、客家族譜館三個館,并稱為“客家三館”。這里每年至少接待兩萬人次客家宗親前來參觀交流。 近來,寧化縣政府正斥資對這三個館進行升級改造,客家辦面向全社會征集“客家三館”資料、物品,用于展示廣大客家社團風采和客家研究交流成果,豐富“客家三館”陳列實物。 “今年,我們還將繼續舉辦石壁客家論壇、客家姓氏族譜展示交流、農特產品展銷、客家武術大賽、客家風尚新品發布、招商項目推介、客家美食節和客家小吃品嘗推介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寧化客家祖地的影響力,促進兩岸民眾交流。”孫永前說。 腳步無論走多遠,回望來路,總要“回家”。“客家人不僅有融進血脈的鄉愁,家族的觀念更是根深蒂固。”伊美蘭說,客家人的家族觀念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修族譜。 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客家族譜因各家各族有不同的主張和建樹,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主要記載了家族遷徙、家族人員、本族家訓家風及當地重要事件等內容。 “客家族譜對遷居原因,經何處而定居此地,定居后又有哪個支房遷出等內容詳細記錄。這些族譜中,遷居外地的紅軍后人通過族譜也能找回自己的家鄉,找到自己的家人。族譜就是他們的‘百科全書’。”伊美蘭說。 在客家族譜館,因不斷遷徙,找不到自己家鄉與宗脈的梅州紅軍后人,終于再次尋回自己的“根”。客家族譜,正不斷指引著他們回家的路…… (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 劉巖松 曾鳳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