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小農戶 這樣對接現代農業
2019-07-31 11:30:23李烈 陳曉星?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建寧縣借助特色農業“五子”優勢產業,帶動小農戶增收。圖為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 聶清華(左二)與農場的社員一起查看蓮子長勢。 東南網7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通訊員 陳曉星 陳雙淇 文/圖) 編者按: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對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補齊小農戶這一占據農民大多數群體的發展短板,既是農民的期盼,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小農戶的高度重視和關心。 建寧是山區縣、農業大縣。近年來,建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構建扶持小農戶發展政策體系,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拓寬小農戶增收空間,鼓勵小農戶走融合、聯合、聯動發展的路子,以大服務促進小農戶融入大市場,努力讓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 讓農民變股東 7月19日,烈日炎炎,在建寧縣里心鎮代家村道路兩旁,一畝畝雜交水稻制種田,滿是綠色,生機勃勃。 村民葉華忠正在忙著給雜交水稻追肥。“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還能翻身做‘股東’?!比~華忠說,現在,他既是合作社的股東,又是合作社的員工,“雜交水稻制種6畝、果樹200棵,收入保底2萬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紅,預計年收入可達3萬元”。 葉華忠所說的合作社,指的是里心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幾年前,經過考察論證,并征得貧困戶認可后,該鎮把100萬元扶貧資金和部分村自籌的35萬元作為股金,入股經濟效益較好的里心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為10年,其中1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按照2500元每股分配給143戶400名貧困人員,這些貧困人員享有股金收益權,實行滾動管理。合作社每年按期上繳27萬元固定利潤用于出資村和貧困戶的分紅,再把60%收益用于幫扶貧困戶,其余40%幫扶貧困村。 溪口鎮的貧困戶也享受到了新型專業合作社帶來的紅利。 2016年底,溪口鎮將上級扶貧資金100萬元分別投入閩贛省際農機植保服務中心的信遠、建勤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后,其中70%作為村集體入股資金,30%作為全鎮建檔立卡兜底貧困人口238戶505人入股資金,并實行動態管理。2017年以來,已連續兩年實現“量化折股”分紅。 培育新型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 “以前拉水、兌藥、噴藥一個人得干2至3天。現在種田輕松,用無人機植保,只需要一個小時,防治費用每畝還能節省25至40元不等?!边@些天,在溪口鎮楓元村山川小組,建勤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正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近年來,建寧縣根據資源特色和產業發展導向,從現有小農戶中,挑選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分類指導和在線教育培訓,以提升小農戶就業創業能力。2016年以來,全縣共培訓農機、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等類新型職業農民1697人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554人。 讓農地變農場 山上種梨,又種桃,田里還有建蓮和一大片的雜交水稻制種,這是建寧縣農民的“致富套餐”。這些特色農業已成為建寧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如何讓現有農業資源多點開花?近年來,建寧縣打破傳統特色農業的發展瓶頸,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讓農業搖身一變,變得“好玩”還能“掙錢”。 又到一年賞荷時,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清華農莊里客房爆滿。來賞荷花的,來農場摘菜的……和游客輕松休閑的狀態不同的是,農場老板聶清華非常忙碌。“以往,大家都愛往大城市跑,自從鄉村游升級后,村子里開始變熱鬧了。”聶清華笑著說,在農場里,游客不僅能吃到地道農家菜,還能干農家活、賞農家景、住農家屋……花樣越來越多。 今年40多歲的聶清華,是高峰村村民。2006年,村里抓住閩江源頭的優勢發展旅游,有了漂流和“高峰古道”。聶清華“嗅”到了新商機。她帶頭回到村里做起了農家樂旅游餐飲,挖到第一桶金。2011年,她和丈夫花60多萬元蓋了一幢洋房。3年后,他們將房子改造成為村里第一家民宿。一樓用來作農家樂,二樓、三樓作民宿,旅游旺季經常不夠住。“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聶清華于2014年牽頭注冊成立了建寧縣高峰清華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盤活村里的土地,成立了清華家庭農場,帶著村民們一起經營民宿和農家樂。如今,這個800多人的小村莊每年旅游收入高達數百萬元。 眼下,在建寧縣,像清華農場一樣的家庭農場還有很多。建寧縣鼓勵小農戶合作或聯合開辦家庭農場,將種植業與養殖業、農業與文化、旅游業融合在一起,發展綠色種植業和生態養殖業,逐漸形成農業內部緊密協作、循環利用、一體化發展的經營方式。目前,全縣已發展各類家庭農場386家,其中發展休閑觀光家庭農場10多家。 讓聯合變融合 農產品種得好,還得賣得好。 在建寧縣閩贛電商產業園內,六葉荷供應鏈管理公司股東艾美齡正在指導員工給建蓮分等級。 “賣好一粒蓮子并不簡單,除了品質,還涉及分揀、包裝、品牌形象設計、存儲、物流等多個方面,成立品控公司是希望能推動每個環節操作的專業化,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整合。”艾美齡說。 為此,2017年,“建寧公主”等幾個較大的電商企業聯合成立了六葉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旨在為建寧特色農產品提供標準化的品控。在電商企業的推動下,由建寧縣電商協會監制的三明市首個農產品網貨(建蓮)標準正式落地,具體規定到每公斤干蓮的粒數、通心率、凈度、完好率等多個指標。艾美齡說,只有加強品牌管理,嚴控品牌標準,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價值,做大盤子影響市場。 “建蓮的質量有目共睹,從網銷的角度看,要想提高建蓮的價格,帶動蓮農的積極性,最重要的還是貨源的品質和穩定性?!卑例g說。2017年開始,艾美齡開始建立建蓮、黃桃、香菇、筍等農產品基地,此外,還與伊家鄉簽訂了合作協議,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按照標準化種植、管理的農產品銷售價格將高于市場價格,為的就是保證貨源正宗。 朱根明是濉溪鎮大源村坪上小組蓮農,種蓮十幾年了。他說,原來種蓮、賣蓮,都是自己單干,現在與“建寧公主”電商企業合作,不僅蓮子產量提升,價格也更高了。 “這需要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從原來簡單的聯合變成現在的無縫融合?!苯▽幙h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戴文明說,借助互聯網平臺,通過“電商+基地+種植戶”的模式,不僅可保證農產品質量,還可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銷售。 近年來,建寧縣通過“電商+合作社(企業)+農戶”聯合經營,推動農產品向生產全過程、全產業鏈延伸,帶動小農戶“生產得出來”“賣得出去”“賣出好價錢”?!半娚谭鲐毮曦浌潯钡绒r產品網貨上行活動帶動建蓮、獼猴桃、黃花梨等11款特色農產品網銷金額達3000余萬元。目前,全縣已有網店、微店2000余個,電商企業3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6000余人。去年全年實現電商交易額19.29億元,同比增長21%,網絡零售額13.89億元,同比增長23%。 手記>>> 支農支小,“現代”路上不掉隊 □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鄉村振興是農業與農村的振興,亦是農戶的振興。 按世界銀行劃分的標準,平均耕地面積不足2公頃即為小農戶。就我國目前看來,小農戶在農村中占據了絕大多數。要發展鄉村振興,小農戶是不可繞開的話題。 當前,小農戶大多面臨著“生產效率低下”“資金、技術缺乏”“市場效率不高”等問題。 建寧縣的做法中,有兩點或許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首先是確保小農戶與市場對接。成立新型專業合作社,讓農民變成股東,還得讓農產品能夠賣得出去,這“股份”才是真正能變現的“優質股”。鼓勵小農戶合作或聯合開辦家庭農場,推動家庭農場“線上線下”營銷,發展休閑生態觀光農業,關鍵是要有人來消費農場里的產品。而與電商企業合作,加強品控,也是旨在讓小農戶的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 其次是優化生產要素。如今,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對農戶進行技能培訓,提升農戶就業創業能力,利用網絡手段打通多種營銷渠道,提升產品質量等等,建寧縣在這些方面都盡力給予扶持。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