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烈紅軍魂
2019-08-06 11:45:47?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這些天,我一直在關注《三明日報》“風展紅旗如畫”系列報道,讀罷感慨萬千,難忘壯烈紅軍魂! 我出生在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抗日根據地,14歲穿上軍裝成為一名小兵,聽首長和戰友們講過很多紅軍長征的故事。解放福建前夕,各部隊請福建籍老紅軍講述在福建與敵人作戰的情況,得知我們十兵團司令葉飛是福建人,是紅軍閩東根據地師長,大家對進軍福建信心更足了。 “文革”后,我從省軍區機關調到三明軍分區工作。三明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能到這樣的地區工作,我非常高興。 1978年,我出差到陜西省軍區政治部搞一項調研,掏出介紹信后,接待我的同志反復看,帶一點疑惑地問我:“三明在福建哪個方位?”我說:“三明在福建中部,是咱共產黨創建的新型工業城,是福建的小三線,地位重要?!甭犝唠m然客客氣氣和我交談,但對三明還是無法了解,為了在工作上得到他們更好的支持,我向他們補充說:“三明是當年中央蘇區、紅軍革命根據地,毛主席在三明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如《如夢令·元旦》。”我向他們背誦道: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我告訴對方,毛主席詩中說的寧化、清流、歸化都屬于三明市管轄。話音剛落,對方兩位同志一下站起來,緊緊拉著我的手齊聲說:“啊,歡迎、歡迎!中央蘇區、紅軍故鄉來的同志。”我的心震動了一下,他們好像把我看成老紅軍了。他們非常熱情地說:“您在西安要做什么?盡管交待,我們一定大力協助。”在以后的兩天中,這兩位同志對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工作上積極熱情幫助,令我非常感動。這次出差的下一站是遼寧省撫順市,我照樣像在西安那樣介紹三明,收到同樣的效果。這次出差,我不僅圓滿完成任務,更是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老區精神教育,讓我更加熱愛三明。 1979年,我接到調任寧化縣人武部工作的命令,眼前馬上浮現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眾多我黨我軍領導人在寧化叱咤風云、領導廣大軍民浴血奮戰的情景。寧化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是中共閩贛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地,是紅軍的故鄉,能到這樣的革命紅土地工作,我既感到光榮也覺得責任重大。 到寧化報到的那天,陽光燦爛,汽車緩緩駛過南大街來到翠江橋頭,一幅巨大的毛主席詩牌聳立在寧化城中心最顯眼的地段,這也是朱總司令當年向群眾講話的地方,駕駛員似乎理解我的心情,說了一聲:“寧化城到了?!蔽野迪聸Q心,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我在寧化一待就是7年,走遍寧化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我有幸多次見到和陪伴過寧化籍的原蘭州軍區副政委孔俊彪將軍,并幫助他找到長征路上失聯的戰友,使他們50年后再相見。還見到了原南京軍區炮兵司令張新華將軍、原濟南軍區空軍政委張雍耿這些寧化籍的開國將軍,聆聽他們教誨,受益匪淺。 在寧化的7年中,我還聆聽了許多老紅軍、紅軍家屬、老區群眾講述的革命故事,每次都深深地觸動我的靈魂,這里我敘述其中的一個田螺髻戰役,與大家一起銘記。 那是紅軍主力長征后的1934年冬,國民黨52師進攻寧化城的前兩天,中共寧化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帶領地方紅軍300余人和閩贛軍區紅色醫院警衛連及醫務人員,撤離寧化城,轉移到一個叫田螺髻的山區打游擊。這是中央蘇區縣最后一個撤出縣城的縣機關。 1935年4月下旬的一天,由于叛徒出賣,敵人封鎖了田螺髻的各要道和制高點,游擊隊和敵人血戰三天三夜,彈盡糧絕,除少數人突出重圍,多數人壯烈犧牲。其中有兩位紅軍傷員,爬到離田螺髻10公里外的苦竹山尚坪和16公里外的土屋坑,被發現時,都只剩下尸骨和尸骨旁一個木柱上高掛的五星紅軍帽、糧袋子。 我曾多次到先烈們浴血戰斗的田螺髻及周邊村寨這片鮮血染紅的土地悼念革命先烈。幾十年來,每想到這兩位犧牲的紅軍戰士,我都好像重錘打在心上,久久不能平靜。我想,這兩位烈士在生命垂危時,必定滿懷堅定的革命信念,他們認為自己是光榮的紅軍戰士,是受老百姓愛戴的,活著的人會懷念他們,自己死了,尸骨爛了,也要把紅軍帽高高地掛在木柱上,讓見到的人知道,死者是紅軍戰士。他們是在向黨和人民宣誓:“生是紅軍人,死為紅軍魂!”這就是紅軍的信念和精神,我為此感動、為此震撼! 田螺髻戰斗中,紅軍指揮員黎盛根身負重傷后,隱蔽在流孔地山里,一個月后被捕,受盡酷刑至死不屈,在寧化城關下東門沙壩園(今新橋頭)遭殘暴的敵人剖腹挖心,黎盛根大義凜然,英勇就義,連劊子手也雙手發抖。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銘刻著多少壯烈紅軍魂!不忘初心,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憶先烈,永遠傳承紅色基因?。ㄖ芊e源(87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