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三明:九中路口,如何治堵?
2019-10-11 10:02:20詹鐵笛?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每逢交通高峰期,三元區新市中路、育才路交匯的九中路口就格外擁堵。許多年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妥善解決。 道路擁堵,過往市民的心里更堵。近日,有群眾在“e三明”平臺上抱怨:為什么不安裝紅綠燈,規范交通秩序?治堵,有這么難嗎?市公安局回復,這條路段交通流量大,交通秩序復雜,治堵工作確實面臨諸多困難。 這段路老是“堵” 九中路口至芙蓉新村路段非常特殊,一直存在交通擁堵“頑疾”。 市交警支隊科技設施大隊副大隊長邱杭發說,九中路口附近有建設小學、三明三中、三明九中3所學校,學生很多,人流量大。到了放學時間,大量接送車輛匯聚于此,也加重了交通負擔。 此外,許多司機選擇從江濱路育才路口左拐,進入新市中路,導致車流量陡增。由于此后很長一段距離內,道路隔離欄都沒有開口,車輛只能從金穗大廈邊的轉盤處進入市區。芙蓉新村附近又存在人口密集、擺攤設點不規范、摩托車隨意停放等問題,在交通高峰期,車輛通行很緩慢。 “道路本身的通行條件也不好。育才路東段為大陡坡,西段道路不但狹窄,一側還劃了一排停車位。”邱杭發說,諸多因素疊加,這段路成了過往司機的噩夢。 人多、車多,確實不利于學生的出行安全,難怪許多家長憂心忡忡。 放學路真堵 10月8日,周二,11時至12時,學生們陸續放學了。記者觀察到,11時過后,建設小學的學生出現了,孩子們成群結隊過馬路,路上車輛不多。11時30分左右,三中的學生也放學了;過了半個小時,大隊的九中學生從陡坡上走來。 雖然,三所學校放學時間岔開了,但說笑打鬧的學生們仍給這小小的路口造成了不小的交通壓力。尤其到了12時,車流高峰,和過馬路的學生起了沖突。孩子們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地在車流間穿行,一些車輛沒有禮讓行人,強行從人群中穿過;一些車輛長時間滯留,司機很不耐煩,不時地按喇叭,交通秩序十分混亂。 遇上下雨天,孩子們回家就更加不易了。一些九中的學生說,撐著雨傘讓視野變差,路面積水,很難通行,大家還要擔心車輛濺自己一身水。 “不少家長向學校反映情況,希望學校采取一些措施,讓學生的回家路更安全、順暢。”九中的劉小琦老師說,“為此,學校禁止學生打的至校門口,不能騎摩托車上學,家長接送的車輛也必須按規定停放。等學生少了,老師們才可以開車回家。” 錯開放學時間,也是各校保障學生出行安全的手段。此外,三中天橋也極大地分流了學生隊伍。因為天橋正對著校門口,許多三中、建設小學的學生都愿意按老師的要求,走天橋過馬路。在交通高峰期,交警部門也部署了警力,指揮疏導交通。 即便是這樣,交通狀況仍讓人不滿意。 為何不設紅綠燈? 為什么不設立紅綠燈呢?邱杭發說,近年來,交警部門一直在尋求改善交通的方案,曾多次組織技術人員、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到現場調研,分析論證安裝紅綠燈的可行性。得出結論——目前,九中路口不適宜設立紅綠燈。 “紅綠燈的設立十分審慎,不能當萬精油,一抹了之。紅綠燈能規范交通秩序,卻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的效率。如果沒有經過科學、嚴謹的論證實踐,相位、路寬等諸多因素不合適,很可能會引發大面積的交通癱瘓,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邱杭發說。 其中,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路寬。邱杭發介紹,有紅綠燈的路口大多進行了道路展寬,增加了車道。市電視臺門前道路狹窄,但該路段是丁字形路口,相位少,因此也可以設立紅綠燈。 遺憾的是,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因為地下管網、人行道路寬度等因素,新市中路還不具備展寬條件;育才路西段的道路改造,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協商,短時間內不易改變現貌。一些市民提出的修建天橋方案,以現有的條件來看,也暫時不可行。 交警部門也擔心,九中門前的大陡坡常有大貨車通行,如果設立了紅綠燈,大貨車一旦出現制動故障,會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邱杭發說:“長遠來看,從整體上優化三元區的交通布局勢在必行,但這需要各部門共同協調,齊心聚力,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實施。百姓心里堵,城市管理人員的心里更堵,對城市道路堵點的研究、攻堅不曾停歇,相信會有更科學、妥帖的措施出臺。” (三明日報記者 詹鐵笛 文/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