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城市精準幫扶工作力度 領銜代表:盧美菁 建議內容:目前,我市城市精準幫扶工作處于試點階段,更多地停留在低保兜底、慰問式幫扶的層面上。建議:一是加快實現城鄉幫扶政策均等化。二是采取市里補助一點、“兩區”財政安排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三個一點”辦法籌集落實城市幫扶基金。三是因人因戶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四是發揮如白沙街道和列東街道等示范點的典型示范作用。五是加強對低保戶申請公租房政策、城市困難家庭學生享受教育精準資助等政策的傾斜。 辦理情況:2019年8月,市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廣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347”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全市開展城市困難家庭幫扶。 一是嫁接農村扶貧政策。 醫療保障方面,參照農村精準扶貧醫療疊加補助政策執行; 教育方面,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過程、全覆蓋的精準資助體系; 城鄉低保方面,在全面實現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一體化的基礎上,2019年7月起將低保標準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40%提高至42%; 住房保障方面,優先將城市困難家庭納入保障范圍,通過實物配租或發放租賃補貼等方式解決其基本住房需求。 二是擴大幫扶對象范圍。 在城市低保對象基礎上,擴大到特困人員、孤兒、收入在低保標準1.5倍以內支出型貧困家庭。 三是建立精準幫扶基金。 兩區設立精準幫扶專項基金管理、使用社會各界捐贈的幫扶資金,下一步將推動其他各縣(市)加快建立幫扶基金。 四是抓好典型示范。 市政府將總結推廣兩區試點經驗,適時召開全市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工作現場推進會,推動城市困難家庭幫扶取得更大成效。 加強我市糧食生產 領銜代表:余夢華 建議內容:當前,我市糧食生產存在耕地質量不高,種植耕地逐年減少,種植成本逐年提高,種糧比較效益相對較低,糧食品牌知名度不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正逐步降低等問題。建議:一要通過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等措施提高耕地質量。二要穩定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三要通過發展優質水稻、優質鮮食甘薯等方式調整種糧結構。四要通過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完善農田基礎設施等方式進一步增加糧食產能。五要建立科技興糧的長效機制。六要提升機械化水平。七要扶持種糧大戶。八要積極扶持“金玉子”“河龍貢米”“山田鄉”等知名品牌。 辦理情況:市政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2018年度位居全省設區市第三名(產區第一名),連續3年進入全省前三。 一是穩定糧食生產。 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已收獲糧食面積157.41萬畝,產量62.14萬噸。 二是增加糧食產能。 認真實施地力提升工程,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8億元;繼續實施糧食產能區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項目,著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 三是提高種糧效益。 2019年全市已建立高檔優質稻品種核心展示示范片58個,面積1.76萬畝,帶動全市推廣100萬畝以上優質稻;引導和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種糧大戶等新型種糧主體依法流轉土地,擴大糧食生產規模,2019年家庭承包耕地流入合作社、農戶、農業企業共計76.68萬畝。 四是做強糧食品牌。 引導糧食加工企業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充分發揮“河龍貢米”院士工作站和市農科院的科技力量。鼓勵建設企業品牌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