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林里駐英魂
2020-06-17 10:00:49 魏興谷?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劉惠萍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黎振旺,是革命烈士。永安市槐南鎮大龍逢村人。75年前,他英勇就義,鮮血染紅了村里的茶籽林。 “衛生員” 初夏,雨后的永安市槐南鎮大龍逢村,山上茶籽林生機盎然。 1894年,黎振旺出生在這個村的五丘地自然村。據村里的老人介紹,他年幼習武,還常隨父親外出打擂臺,但時局動蕩,黎振旺的武術生涯無法繼續,生活的壓力倒逼他棄武經商。 長久以來,大龍逢村村民們都以種植茶籽樹,壓榨茶籽油出售為生活的主要來源。黎振旺見過世面,他把村民們的茶籽油收購回來,批量銷往外地,生意做得紅火,成為村里響當當的人物。 可好景不長,戰爭的烽火在燃燒。“聽我爺爺說,當時伯祖父的茶籽油在運往外地的途中經常被土匪或國民黨部隊的人搶劫一空,好幾次血本無歸,生意支撐不下去了。”大龍逢村村民、黎振旺的侄孫黎聯涌回憶爺爺對他講伯祖父的革命故事。 在黎振旺的故居,黎聯涌將爺爺講的故事重新講述了一遍。 他說,伯祖父的茶籽油生意經營不下去了,只能成天呆在家中。1942年的一天,48歲的伯祖父黎振旺目睹了村里路過一支舉著紅旗的隊伍,他早就聽說這支隊伍是窮苦人家自己的隊伍,他喜出望外,趕緊迎上這支隊伍,得知這是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其中一位叫陳郁文的隊員在躲避國民黨追捕時身負重傷,無法跟隨部隊行動,黎振旺將他收留在家中,用自家產的茶籽油為他療傷。 過了幾日,陳郁文的傷勢稍有好轉。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的搜捕,黎振旺把他安排在家對面山頭的一個天然石洞里,每天堅持送飯菜,定期用茶籽油消毒傷口,直到傷口痊愈后,送他上路去尋找部隊。之后,在這個洞穴中,黎振旺“接待”過來往的游擊隊員數次,受傷的游擊隊員都用過黎振旺從家里帶來的茶籽油療傷。后來,人們將黎振旺稱為游擊隊的“衛生員”,這個藏身的洞穴也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紅軍洞”。 “后勤保障員” 槐南鎮是永安最偏遠的鄉鎮,就在這個小鎮有全國單體交易最大的古銀幣交易市場。每逢墟日,全國各地古銀幣商趕到這里搶商機,這里古銀幣文化歷史悠久,還流傳著一段紅軍“銀緣”故事。 1934年,40歲的黎振旺聽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返回永安途中,在槐南籌措銀元,槐南人紛紛響應,共捐出5000多枚銀元支援紅軍,黎振旺也慷慨解囊,捐出自家收藏的銀元。 黎聯涌說,一向仗義的伯祖父深受村民的愛戴。“紅軍洞”接待游擊隊員數次后,途經的游擊隊決定在大龍逢村建立信息聯絡地,并委任黎振旺為當地的聯絡員。在擔任聯絡員期間,黎振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此后,有了黨員身份的黎振旺經常為游擊隊帶路、送信,提供食宿,幫助藏身。 據《永安市老區發展史》記載,1943年,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等在大龍逢村開展地下工作時,開會地點都交給黎振旺去選擇,自己的家、鄰居的家、土地廟、“紅軍洞”……在保護好游擊隊員的同時,黎振旺又多了一個身份——游擊隊的“后勤保障員。” 血染茶籽林 1945年,大龍逢村茶籽林來了3個做長工的大田人,時間長了,村里保護共產黨隊伍的故事,他們都聽說了,并使起了壞心眼,為了個人私利,他們去給國民黨通風報信。 同年3月16日,黎振旺身份暴露,被國民黨逮捕。為了逼出游擊隊的名單,國民黨對他進行了刑訊逼供,鞭子抽他身、辣椒水灌他嘴……百般折磨讓黎振旺吃盡了苦頭,但他沒有屈服。 國民黨沒有在黎振旺身上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消息,最終決定槍斃黎振旺,就在村里的茶籽林執行槍決,隨著一聲槍響,黎振旺的鮮血染紅了這片茶籽地。 槐南鎮文化站站長羅志杰在整理黎振旺烈士的生前事跡時了解到,黎振旺就義時,村民們都流著淚前去送行,后人還為他建了一座烈士墓。 據《永安市革命遺址通覽》記載,1983年8月,這座黎振旺烈士墓被槐南鎮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槐南鎮在這里建立紅色文化傳承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魏興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