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后的貧困戶在自家院子管理花圃。 林文斌 攝 正向激勵 催人奮進勇擔當 今年以來,在“五比五曬”競賽活動中,三明全市共獎勵830余人。在對記功嘉獎人員進行專項考核的基礎上,73人提任或轉任領導職務,晉升職級的處級干部32人、科級及以下44人。 從戰場中找戰果,在戰果中找戰將。針對干群反映比較集中的部分干部精氣神不足的問題,去年以來,三明以問題為導向,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系列措施,努力形成系統、立體常態化激勵機制。 疫情發生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場大考,也是識別使用干部的“放大鏡”,鍛煉磨礪干部的“磨刀石”。三明注重用好用活選人用人“指揮棒”,一批干部脫穎而出。在疫情防控一線,共火線提拔干部14人,通報表揚149人,火線發展黨員24名。 “我們覺得抓發展關鍵在于人,人是第一位的。”三明市委領導深刻地認識到,提振干部精氣神是一項重中之重工作。一定要讓“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 按照《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三明市結合實際,印發《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從樹牢激勵擔當作為的導向、搭建干部擔當作為的平臺,增強干部擔當作為的自覺等3個方面提出14條具體措施。 聚焦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三明在全市開展“比增長點、曬質量,比拉動點、曬投資,比稅收點、曬效益,比補短板、曬三產,比真招商、曬服務”競賽活動,作為牽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作為黨員干部展現擔當作為的主陣地,作為各級各部門績效考評的主考題。 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考評體系。堅持差異化考評,綜合考慮各縣(市、區)發展基礎和市直部門職能定位,完善“五比五曬”考評指標項目、分值權重,提高考評的科學性、針對性。 與此同時,進一步強化靶向考核。重點考核增加值、稅收、有效投資、三產、招商引資等體現經濟增長速度、質量、效益的核心指標,剔除過程性工作,以最終指標增長結果為依據,既考增長率也考貢獻率,對弄虛作假的,一經核實一票否決,努力實現“不帶淚、不帶污、不帶水”的增長。 如何實現干好干壞不一樣?把“五比五曬”考評結果作為市委市政府評價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占比70%,體現到單位內部二級績效上,體現到單位干部職工評先評優的名額分配上,讓每個部門、每位干部深刻感受到“干好干壞不一樣”。 針對基層事業單位干部晉升空間小、調任難度大的問題,三明在全市統籌82個激勵性專用副科級領導職數,每個縣(市、區)6~8個,用于激勵表現突出的優秀事業干部。 “老黃牛”同樣有奔頭。三明市組織部門摸底2014—2019年得到4次以上年終優秀的有80多個人,在全面考察后,對12個人符合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德才兼備的提拔重用,14個人提級。 激勵是手段,發展是目的。1—6月,全市31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5.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9.3%,超序時進度9.3個百分點。 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三明在教育、管理、監督上綜合施策,讓擔當作為成為干部的自覺行動。 寧化鳳凰山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清流縣林畬毛澤東舊居……炎炎夏日,一批批干部群眾自發前往分布于三明各地的革命遺址遺跡,聆聽紅色故事,接受紅色洗禮。 革命戰爭年代,三明人民以“千擔紙、萬擔糧、十萬兵、百萬錢”支援紅軍,毛主席稱譽三明為“東方好區域”。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29年的著名詩詞《如夢令·元旦》是對三明革命運動的生動寫照。 作為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去年以來,三明以史實為依據,梳理編撰了“一門三烈士”“紅軍挑夫”等50個紅色三明故事,在全市開展紅色三明故事宣講,近20萬人(次)受到教育洗禮。部分宣講員還受邀到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國家部委宣講。 傳承紅色基因,激勵擔當作為。去年,三明全市共向上爭取各類轉移支付資金154.1億元,增長2.1%;今年一季度爭取資金108.89億元,增長6.9%。 “有用,干貨很多!”連日來,“中央蘇區三明講壇”首期《蘇區政策對接爭取的經驗和體會》,在三明市廣大黨員干部中引起熱議。 “講壇采取領導帶頭講、視頻連線學等多種形式,利用周二或周四晚上時間,每月安排2次集中學習,引導廣大干部自找苦吃、擔當作為,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三明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聚焦三明改革發展穩定的現實問題,讓各級領導、干部、群眾走上講臺交流分享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探尋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方法對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