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留守兒童“周末早餐會”上,在接到建寧縣第三中學學生謝海華遞給自己的信時,市委書記余紅勝說道。 市委書記余紅勝與留守兒童代表謝海華親切交談。 這是兩個人的第四次見面。謝海華家住建寧縣客坊鄉,是當地最偏遠的鄉鎮,外出務工人員多,謝海華父母就在其中。從小的留守生活,讓謝海華養成了安靜內斂的性格。 2019年6月19日,謝海華第一次見到前來學校調研的余伯伯。(資料圖) 2019年6月19日,當時正在建寧縣客坊中心學校留守兒童親情室看書的謝海華,第一次認識了前來學校進行教育扶貧調研的余伯伯。得知謝海華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廈門務工,余紅勝給她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之后,利用假期時間,他還幫助謝海華圓了到廈門見父母的夢想,并帶著她參觀了他的大學母校。 謝海華正在讀余伯伯的第4次回信。(資料圖) “余伯伯的工作很忙,我真沒想到他會一直記掛著我。去年他到建寧調研時,又特地來看了我。這些關心關愛,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謝海華說。此前余伯伯的4次回信,謝海華都小心地珍藏在家中,不時地翻出來看看。 學期過半,謝海華就想著要動筆寫信。當得知自己受邀參加“周末早餐會”時,她決定把信當面交給余伯伯。在信里,謝海華描述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取得的進步,成績名列前茅,作文比賽、書法大賽獲得好成績,家務勞動越發熟練。 市委書記余紅勝與18名留守兒童代表合影。 看著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余紅勝顯得格外高興。謝海華的成長,正是全市29858名留守兒童得到呵護的一個縮影。 謝海華之前就讀的客坊中心學校,當時在全市率先推出關愛留守兒童“真愛6+1”模式。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總結提煉,于2020年3月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貧困留守兒童“雛燕”關愛行動,由市教育局牽頭,公安、民政、司法、財政、人社、工會、團委、婦聯、殘聯、關工委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行動,重點實施“真愛家園”“紅燭暖心”“愛心家長”“青春護雛”“金盾護航”“法潤童心”“成長助力”“五老關愛”等8個行動計劃。 經過全面摸底排查,我市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31.9萬余人,其中留守兒童占9.4%。 目前,所有留守兒童已經全部建檔立卡,累計建立關愛困難留守兒童“雛燕之家”44個,1500余名“愛心家長”與留守兒童完成結對。全市累計發放留守兒童生活保障資金2900余萬元,發放助學金400余萬元,募集善款約568萬元,爭取專項經費1592萬元,購買服務項目321個,惠及留守兒童172374人次。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 曾鳳清 林芳芳/文 周志鴻 陳登達 吳佳霖/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