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5日訊(通訊員王成翔)6月5日以來,三明市多地出現了大暴雨天氣過程,對氣象人來說無疑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在如此大的防汛壓力之下,氣象人的意志卻被磨煉得愈發堅韌。 三元:奮戰一線的氣象夫妻 又一場大暴雨間隙,雨勢終于減小。淅淅瀝瀝的雨聲里,三元區氣象臺臺長官曉東正仔細制作著預報預警服務材料,這是單位進入應急響應的第十天。官曉東的妻子劉玉是三明市氣象臺的預報服務人員,二人工作地相距不到3公里。但在這段時間里,二人已經好幾天沒有見面了。 “爸爸,天氣預報說今晚雨很大,你能在家陪我嗎?”14日上午,6歲的孩子拉著官曉東的手讓他別去上班。回想起平日里總是忙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他的心里忽然涌起一絲愧疚,但筑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是一名基層氣象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看著門外被淹沒的道路,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后,他匆匆出了門。 清流:住在單位的“異鄉人” 林麗華是寧化縣人,回家只需要15分鐘,但這次在單位一住便是一周。6月13日上午,三明保障微信群里通知:“F8315(清流沙蕪)3時起數據缺。”剛下完夜班的業務人員林麗華又踏上了前往沙蕪鄉區域站維修的路上。 “嵩口到沙蕪還有沒有其他的路?”當車開到一半時,林麗華發現強降水導致前往沙蕪的國道塌方無法前進。在反復跟鄉鎮確認后,她不得不繞了一條更遠更窄的路。她說:“故障就是命令,責任就是使命。”遛方、塌方……險情不斷出現,又很快被拋在身后。“數據正常了。”10時15分,中斷7個小時的數據終于出現在知天氣軟件上,林麗華終于松了口氣。 永安:不分晝夜的孕媽 6月13日,永安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一時間,滂沱大雨襲擊了永安,城區、小陶鎮、青水畬族鄉等地出現了嚴重的城市內澇。永安市氣象臺值班室有一位孕媽王丹平卻在緊張而忙碌地監視著天氣變化,不斷更新暴雨、雷電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時將最新的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 據統計,6月5日8時-14日11時,永安全市所有鄉鎮街道降水均超過300毫米,最大羅坊鄉坪坑村486.6毫米,其次羅坊鄉482.8毫米。永安市氣象局密切監測雨情動態,滾動發布氣象預警信息,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協助政府做好群眾安置轉移和防汛救災工作;與水利局、應急局等部門加強聯動,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及時發布各類氣象預警信息;聯合自然資源局,每日2次滾動發布地災風險預警,為嚴格落實“1262”精細化城鄉氣象預警聯動服務機制,提供有力的氣象信息支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