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30日訊(通訊員 吳振湖 楊崇煒)“盼了十幾年,洋頭小區終于要改造了!”近日,伴隨著挖掘機的陣陣轟鳴聲,三明尤溪縣中仙鎮中仙村的鄉親們發出由衷的感慨。 洋頭小區路段是中仙鎮通往高速接線的必經之路,卻因老舊的洋頭小區緊挨道路,一直無法拓寬。“高速修到了家門口,小車堵在了集鎮口”的玩笑話,成了這里的真實寫照。 道路拓寬、洋頭小區改造工程迫在眉睫。早在幾年前就設計好的改造工程,由于4棟老屋的幾十位戶主意見不統一,導致集鎮道路拓寬工程持續停滯,這也成了多年來中仙集鎮改造的“瓶頸”。 “莆炎高速的車都通到中仙了,洋頭小區的路卻還是三十多年前的那條路,中仙要發展,首先就要整治洋頭小區的幾座房子!”退休干部老池,在今年3月份圍繞“擺脫落后,甩帽爭先”為主題的“居民夜談會”上的話,引起了參會村民的共鳴。 于是,中仙村聯合村建站、征遷辦、集鎮辦等部門共同參與,就洋頭小區拆舊建新項目召開專題“居民夜談會”,了解民意、解決分歧、推進項目。 “光光這個項目的專題夜談會就進行了45場次,參與的黨員群眾達435人次以上,收集到意見訴求28條。”中仙鎮黨委組織委員林曉妹說,“在‘居民夜談會’上,我們變‘會場’為‘考場’,群眾當考官發聲‘出題’,鎮、村兩級積極‘答卷’。對照問題清單,逐一抓好落實,定期跟蹤評議。” 在過去近3個月的時間里,中仙鎮組織相關部門配合村兩委,通過實行“先難后易、先復雜后簡單、個別談話逐一突破”的“倒序工作法”,最終協調達成了拆舊建新的方案。 除了中仙村洋頭小區拆舊建新項目,還有長門村上言自然村2.6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劍溪村幸福院項目……“居民夜談會”開展以來,中仙鎮通過建立“變‘坐門等客’為現場辦公、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沉、變被動解決為主動作為、變強烈呼聲為熱烈掌聲”工作機制,直擊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突出問題,以民聲為引領,以民需為導向,以百姓滿意為標準,切實辦好每一件民生事。 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來。今年以來,中仙鎮開展“居民夜談會”114場,下沉干部230余人,參與村級事務民主議事的村民達1180人次,解決矛盾糾紛、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304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