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張林順和??诖宕迕窆沧x《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分享他們眼中的常口蝶變—— 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東南網7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徐文錦 通訊員 黃言亮) 走進將樂縣高唐鎮??诖?,雨后的金溪碧波漣漣,對岸青山云霧繚繞。 村民邱彩立家擂茶飄香,屋內熱鬧不已。10余名來自高唐鎮和??诖宓狞h員干部、村民圍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本《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一場擂茶讀書會正在舉行。 “看!581頁起就是我們??诖宓墓适??!痹纬?诖妩h支部書記、現任高唐鎮副鎮長的張林順大聲提醒。看到熟悉的片段,大家熱烈地討論起來。 “他為我們指明發展路子” “書中描寫得很細致、很真實。關于常口村的部分達到8頁,篇幅還不小呢?!睆埩猪樇拥卣f。 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到常口村調研。當年,張林順是村干部,就在現場。提起那天的經歷,他記憶猶新。 “??诖迨橇暯綄氛{研的第一站?!睆埩猪樆貞洠暯絹淼嚼洗宀浚驹谠鹤永锞秃痛迕?、村干部聊了起來。村集體經濟有哪幾塊收入?每年總共收入多少?村民一年收入有多少?“他問得仔細,聽得認真?!睆埩猪樣∠笊羁?。 望著村部對岸郁郁蔥蔥的原始林,習近平若有所思,語重心長地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你們要畫好山水畫,扎實抓好山地開發,做好山水田文章。” 習近平對??诖甯刹空f,生態林業也是未來林業,我們要把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統一抓好,把水土保持擺上重要位置,否則將來就會滿目荒山、兩手空空。 當時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一幢新房子、沒有一盞路燈會亮的??诖逭媾R是否要“賣山”的艱難抉擇?!奥牭竭@番話,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心頭一震?!睆埩猪樕钣懈杏|地說。 “他的一席話為我們指明了發展路子。”在張林順看來,雖然習近平同志在??诖逋A舻臅r間并不長,但對村子來說,意義重大。此后,??诖逡约哟笮麄?、設立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抵住“誘惑”,守好青山,并開展合作造林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實現林業長效發展。有了增收途徑的村民不再只盯著眼前的山林,逐步發展起生態經濟,在“山水田”里寫出好文章。 “我們發展生態漂流,投資種植臍橙,打造研學基地,還吸引多省皮劃艇隊來此訓練?!闭勂疬@些年村里的變化,張林順如數家珍。2019年,??诖灞涣腥搿叭S?、有全?!甭糜尉肪€路,當年12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 炎炎夏日,走進??诖?,林木交錯綠樹成蔭,頓感清涼舒爽。剛剛啟動運營的“擂茶生態一條街”上,香味四溢,不少游客駐足品嘗。不遠處,由省旅游集團投資建設的“兩山學堂”文旅康養基地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8月開館。??诖宥似鹆恕熬G飯碗”,從“三無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休閑旅游好去處。 “好生態才能引來好項目。”張林順說,“如果當時賣了山,現在出多少錢都買不回,更別提通過生態旅游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我想這就是‘無價’的意義。” “他始終牽掛村里的民生‘小事’” “彩立,書中這一段講的不就是你家的擂茶么!”透過書里的描寫,多年前“擂茶香中話家常”的情景再次浮現在大家眼前。 “那天,習近平同志走進我家,我很激動也很緊張。他十分親切,我漸漸放松下來,端出做好的擂茶,招呼大家坐下品嘗?!睉浧甬敃r情景,邱彩立仍覺得很溫暖,“品嘗擂茶時,他問起家里有幾口人,收入來源主要靠什么,以及家里老人身體和孩子學習情況,還叮囑我們要勤勞致富、重視教育、團結鄰里。”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诖迦招略庐?。 “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是20世紀90年代??诖鍘恼鎸崒懻?。“那時衛生條件差,大家都戲稱‘跳著芭蕾上廁所’?!鼻癫柿⒄f,“奔小康、建新村”適時啟動,其中一項就要求各家建新房時,配上衛生間。 邱彩立家首先蓋起了新房。標準化的衛生間內,抽水馬桶、洗手池、熱水器一應俱全,不少村民都趕來參觀。此后,村民都換上了干凈的水廁。 2017年,常口村在全縣率先建起污水處理站,并配套地下管網?,F在,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達到標準,排放規范。不僅“改廁”、污水處理取得重要成果,電線下地、立面改造、垃圾分類、打造庭院,??诖宕迦菝阑粩嗌??!艾F在村子就像一個大公園,在這兒生活和城里一樣舒服。”邱彩立笑著說。 2019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還提起了村民邱彩立家的擂茶。“總書記說,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還有芝麻、茶葉、橘皮……”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回憶說,總書記還細致詢問了常口村環境衛生整治得如何、廁所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等情況。(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多年過去,總書記還記得我們的擂茶,還牽掛著村里的這些民生‘小事’,濃濃的為民情懷令我們感動!”張林順感慨道。 “抓好黨建和生態,讓更多村子富起來” 眼下,張林順還多了一重身份——高唐鎮常口聯村黨委書記。 通過綠色發展,曾經村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的??诖鍖崿F“大跨步”,去年收入達14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9萬元,比1997年分別增長48倍和12倍。“一個村強不算強,一個村富不算富?!睆埩猪樥f,2017年起,富裕起來的??诖濉耙愿粠透F”,聯同周邊常源、元坪、高山坊、陳坊、鄧坊5個村組建聯村黨委,推動黨建聯建、產業聯抓、治理聯動,共同致富。 在??诖褰佼€的林下種植基地,仿生態種植的多花黃精長勢喜人。“林下種植黃精品質好,可謂深山‘黃金’。這片黃精再過一年就可以采收,我們準備在聯村擴大種植規模?!睆埩猪樀莱鼋衲甑挠媱潯?/p> 除了林下種植項目,??诼摯寰o抓生態農業,在鄧坊村、陳坊村種植超過200畝的臍橙和甜脆柿,提升村莊造血能力。同時,依托生態優勢,聯村黨委將聯建村納入環常上湖森林康養基地旅游規劃,大力發展城郊鄉村旅游。目前,森林康養步道已經修至陳坊村,逐步串聯起金溪沿岸景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2021年,聯建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為4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6萬元,分別是2017年的1.6倍、1.7倍。去臍橙基地摘果、包裝,去研學基地食堂做飯……一有空,??诖宕迕駥O桂英就去周邊的企業幫忙。“只要有勞動意愿,都能找到活干,一年少說也能賺兩三萬元。” “路如果走偏了,永遠也到不了終點。??跒槭裁茨苡薪裉欤孔钪匾氖钦覍α苏_的方向?!睆埩猪樥f,“我們會沿著‘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指引,繼續抓好黨建和生態,讓更多村子富起來,讓子孫后代的‘生態飯’吃得更香?!蓖鴮Π兜那嗌?,張林順信心十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