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區2022年上半年河長制工作側記 東南網7月21日訊(通訊員 朱艷婷)今年以來,三元區河長辦以“強機制、建隊伍、出成效”為目標,推行“1123”管護工作機制,實行“一平臺,一中心、兩隊伍、三機制”的管理方式,來運行城區河道物業化集中管護。“一平臺”,即河長制管理指揮平臺,依托三元區河長制標準化建設項目的落成,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市區河段;“一中心”,即沙溪河(市區段)物業化管理服務中心,掛靠區河長辦,具體負責巡查隊伍及專業化河道管護隊伍日常考勤、考核及調度等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好市區段沙溪河道。“兩隊伍”,即專職巡查隊伍及專業化河道管護隊伍與市城管部門聯動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水上作業隊伍;“三機制”,即建立配套新工作方法督查機制、考核機制和聯席會議機制,全面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一平臺”保障河段管理責任全覆蓋 依托河長制管理指揮平臺,持續落實“雙河長”制度,區委書記、區長掛帥區級河長統籌推進全區河湖長制工作,轄區5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及重點整治流域蕉溪共設立10名區級河長。同時,調整鄉級河長24人,鄉級河段長32人,河道專管員88人,選聘“委員河長”30人,做到全區河段管理責任全覆蓋。 區級總河長溫毅書記批示河湖長制工作2件,召開區級河湖長制工作推進會2次,各級河長開展河道巡查878次,河道專管員開展河道巡查10722次,解決河湖問題144個,“委員河長”開展巡河311人次,及時上報、推動解決各類問題52件,市、區“委員河長”開展巡河調研1次,形成調研報告1份,推進解決沙溪流域污水直排入河問題。 “一中心”推進生態攻堅走深走實 充分發揮沙溪河(市區段)物業化管理服務中心功能,開展生態攻堅。實施農村水源地整治提升行動,完成75個二十人以上千人以下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范圍劃定工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提升行動,完成0.6公里以上鄉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完成5個生活垃圾分類亭和1處垃圾分類屋的選址工作;實施規模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全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已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6.88%,均已達到省、市要求;實施河湖水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爭取中央和省上資金6450萬余元,實施三元區莘口鎮溪源溪樓源段河道治理、漁塘溪中小流域治理、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等項目;實施農村小水電整治提升行動,有序推進9座小水電站退出工作,5月份全區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合格率達100%。 “兩隊伍”“三機制”為群眾排憂解難 進一步完善河湖長制各成員單位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區檢察院駐河長辦工作聯絡室作用,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開展聯合執法10次,下發檢察建議書2份。推進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排查水利部疑似圖斑交辦問題45個,已全部核實并上報核實情況。下發省、市第三方巡查河湖“四亂”問題127個,大力推動河湖“四亂”問題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05個,清理河道垃圾4000余噸,拆除涉河違建面積約500平方米。 有效解決群眾投訴問題,解決省96133、E三明等平臺群眾投訴河湖問題共16件,獲得群眾認可。組織民間河長、巾幗河長、黨員河長、青年志愿者等開展愛河護河志愿活動6次。完成區級河長辦標準化建設,投入200萬余元,打造“三網合一”系統升級改造,滿足河長制日常辦公、指揮調度、司法聯動、巡查監管、水質監測等業務需求,全面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在7個街道、1個鄉鎮實行河道“1123”物業化集中管護,通過“一平臺,一中心、兩隊伍、三機制”的管護模式,常態化打撈河道垃圾漂浮物約3500噸,清理沙溪市區河灘地8處,約2700平方米。建立協調、責任、監測、督導、執法、考評等六大機制,積極提升江河湖庫管理水平,努力創造河清水美的河流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