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22日,清流縣龍津鎮鳳翔社區內,社區黨支部書記易良健正與參與“五員輪值”的專干人員碰頭交流。“每周五是我們一周一集中的接訪日,除了解決本周群眾的來訪訴求外,這次還將討論下周重點要做的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疫情防控等工作。”易良健說。 今年4月起,清流縣下沉執法部門法治力量,在城區鳳翔、漁滄、翠園、長興等4個社區,各配備由一名人民法官、人民檢察官、人民警察、司法行政干部、城建服務中心人員組成的固定輪值團隊,周一至周五5名專干人員輪流以網絡或電話的方式值班,周五為現場接訪日,合力為群眾解決煩心事、憂心事。 合力服務 法治進基層 “上次反映的家門口道路整修問題已解決,特別感謝你們,還有一些綠化問題能否請你們幫助協調一下?”“小區違建、違停問題,一直困擾住戶,希望能得到你們的幫助。”在鳳翔社區的“五員輪值”工作室,記者看到一本臺賬記錄本,上面記錄著一個個群眾的反映訴求,還詳細登記著時間、編號、問題類型、問題處置結果、跟蹤反饋情況等。 易良健介紹,鄰里矛盾糾紛、毀綠占綠、違停違建等問題,一直是社區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又因社區人力有限、法律知識不專業,常常導致群眾要跑好幾個單位、部門反映問題,很多問題也無法及時得到單個部門的解決。 “矛盾糾紛、重大風險問題要做到發現早、處置快,才能將其解決在萌芽狀態。”易良健說,“五員輪值”開展后,讓老百姓更能感受到法治在解決問題上發揮的作用,避免讓一些原本雞毛蒜皮的小事升級為矛盾沖突。 鳳翔社區居民張某,不久前因母親死亡賠償金分配問題在家庭中引發糾紛爭吵。社區摸排了解情況后,將此糾紛提交“五員輪值”團隊,團隊成員通過集體會商,并根據相關法律條款對當事人提出的疑問一一進行解答。經過團隊和社區多次努力,張某的家庭糾紛最終達成和解協議。張某對此十分感激:“謝謝社區和‘五員輪值’制度,他們用多角度的專業法律知識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更讓我們意識到親情的重要,避免親人之間走上訴訟道路。” 清流縣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賴傳根表示,運用法治思維、方式為民解憂,“五員”引導群眾養成在法治軌道上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的習慣,有助于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構建社區法治良序,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 多元助力 化解“硬骨頭” “困擾我們多年的道路問題解決了,現在,我們群眾說的話真管用。”面對前來入戶查看道路微改造情況的“五員”和社區干部,鳳翔社區山塘園住戶劉某開心地說。 4月初,劉某在“五員”接訪日時反映,因歷史違建原因,他與10戶居民住宅周邊的道路被不少違建違搭阻礙,導致出行道路窄小且彎大坡陡,“周圍的老人一到下雨天都不敢出門,這件事困擾了我們很多年”。 “五員”團隊迅速前往現場查看情況,多次商討并上門做工作,遇到不愿配合的違建戶,除了用法律知識宣講,使其知曉違法所帶來的危害外,還通過當地鄉賢的助力,從德治的角度進行勸說。“此事涉及面較廣,我們還會同龍津鎮黨委、社區及山塘園住戶代表舉行居民夜談會,將道路修建方案納入縣城品質提升的‘微改造’內容,由政府出資10萬元、每戶住戶出資1.5萬元共同對路面進行拓寬,并修建排水溝及安裝路燈。”賴傳根說,一次性將所有問題解決到位,還獲得了附近居民的大力贊揚,也鼓舞了他們的士氣。 “‘五員輪值’中,我們還加入了黨建引領與鄉賢助力,在社區成立大黨委,大黨委協調區域內的部門黨組織,共同助力解決社區群眾遇到的難題,再加上有威信的鄉賢人士助力,用德治的力量,補充法治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就形成了基層社區治理的‘三駕馬車’。”清流縣委政法委書記巫揚輝說,通過加大對社區黨建、社會服務等各類資源的聚集、整合、配置力度,推動政府、社區治理到居民自治,多方共治不斷升級換代,形成更便捷、更精準、更細化的“一核多元”基層治理模式。 據了解,清流下一步將建立健全“五員輪值”工作機制,成立各級調解隊伍,構建高效運行工作體系,縱深拓展社區民主法治建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