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就是最大的快樂 ——訪第五屆三明市道德模范黃珺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雷露微 “這么熱的天,謝謝你們專程來看我們。” 炎炎夏日,寧化縣稅務局團委書記黃珺和同事,走進泉上鎮(zhèn)、湖村鎮(zhèn)敬老院,為老人們送上礦泉水、牛奶等夏日清涼用品,老人們連聲感謝。 今年34歲的黃珺是第五屆三明市道德模范,不僅積極組織參加局里的大小公益活動,在無償獻血現(xiàn)場、縣紅十字會志愿服務活動上,也常常有他的身影。 黃珺在大學時期,就熱心公益活動。2007年,還在上大二的他已登記成為青年志愿者,并多次參加廈門國際馬拉松、集美龍舟賽等志愿服務活動。2011年參加工作后,黃珺第一時間登記成為寧化縣紅十字會注冊志愿者。 “參加志愿服務的時候,我就是塊磚,哪里需要就搬哪里。”文案編輯、活動策劃師、搬運工、攝影師、駕駛員……各種志愿服務崗位黃珺都努力嘗試,每一件愛心善舉他都認真做好。 參加志愿服務的11年間,黃珺參加縣紅十字會組織的三救三獻、愛心助學、困難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240多場次,先后組織、策劃了簡單公益貓火車寶島游學、簡單孩子助學走訪、恒愛媽媽走訪慰問、“一盞臺燈,照亮未來”困境兒童愛心護眼臺燈發(fā)放等30多項志愿服務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1300小時。 在堅持做公益的同時,黃珺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目前已獻血3500毫升,并在2016年登記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說起自己的獻血獻愛心行為,黃珺的想法很樸實:幫助別人,自己又不會損害健康,何樂而不為? 眾人拾柴火焰高。黃珺深知要更好地發(fā)揮志愿服務合力,就要帶動、鼓勵身邊的同事、親人好友一起參加公益活動。在他的影響下,2019年12月,寧化縣稅務局成立了紅十字志愿服務隊,至今已開展文明疏導、愛心獻血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10余場次。 寧化縣稅務局有捐資助學的良好傳統(tǒng),單位干部職工已連續(xù)24年和困難學子開展結(jié)對助學。單位的良好氛圍深深影響了黃珺,剛參加工作的他就申請成為其中的一員。 湖村鎮(zhèn)龍頭村的小梅(化名),是黃珺結(jié)對助學的第一名困難學生。當時,小梅是湖村中心學校初一學生,父親癱瘓,姐弟4人住在用空心磚堆砌的簡易房子里,依靠母親務農(nóng)、打零工為生。 得知情況后,黃珺主動伸出援手,經(jīng)常組織志愿者到小梅家中看望,送去大米、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并在學業(yè)上給予指導。他還每年自掏腰包資助小梅2000多元直至她大學畢業(yè)。如今,兩人如同兄妹一樣,小梅遇到大事都會和黃珺商量;每逢節(jié)日,他們都會互相微信或者電話問候。 石壁的小茜(化名)、方田的小云(化名)……近十年來,黃珺堅持與困難學生結(jié)對子,盡己所能,給予物質(zhì)和生活上的幫助。 “參加這些活動占用了不少周末時間,也花費了一些金錢,但我覺得值得,因為收獲的快樂遠比付出多。”黃珺說,志愿服務已經(jīng)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有需要,他就會一直響應號召,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