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7日訊(本網見習記者 練為泉)尤溪地處閩中,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是中央蘇區縣,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和省級文明縣城,擁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聯合梯田和湯川俠天下、朱子文化園、桂峰古民居、九阜山、古溪星河等5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日前,東南網記者前往尤溪縣,一覽梯田之美、探秘古堡文化。 千年梯田煥發新生機 春有波光粼粼,秋有漫山稻浪。正是秋風颯爽時,東南網記者乘車前往尤溪縣聯合梯田,一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美麗風光——田在山中,群山環抱,綠樹映襯,土墻灰瓦的村落散落其間。夕陽下,人家已經升起炊煙,金黃的稻浪和層層疊疊的梯田,與村莊相映成趣。 尤溪縣聯合梯田。練為泉 攝 據了解,聯合梯田位于尤溪縣聯合鎮,綿延整個中高山片區的聯合、聯東、聯南、聯西等8個行政村,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60米,垂直落差近700米,總面積達1萬多畝。聯合梯田文化底蘊深厚,開墾于唐開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開墾和耕作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開鑿時間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2018年4月19日,聯合梯田成功獲頒“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證書,成為全球第48個、中國第15個、福建省第2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當地充分利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金字招牌,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通過梯田維護、生態保護、基礎設施、旅游開發、農耕文化五大提升工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使千年梯田煥發新生機。 據尤溪縣聯合鎮經濟發展中心主任吳正元介紹,自2018年起,當地確定了一批專業從事糧食生產的合作社,由合作社向村民流轉拋荒梯田,村民通過務工、入股等方式參與糧食種植,政府對合作社進行兜底補助,如今,梯田核心區拋荒地已全部復耕。截至目前,聯合鎮共成立各類合作社31家,社員超3千人,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核心村村財收入均突破10萬元。 同時,尤溪縣聯合鎮引進錦繡梯田、小禾休閑農業等旅游開發項目,其中錦繡梯田累計投資超5000萬元,將于年底試營業;小禾休閑農業將于近期開工,打造集觀光、住宿、購物、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小型田園綜合體。 深山里的“布達拉宮” “去年,書京土堡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不少省內外客商慕名來考察。目前,村里正進一步盤活現有資源,挖掘臺溪粉干制作、造紙、紡織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資源,注冊打造‘書京土堡’特色旅游品牌,承接一批民生、旅游開發項目,今年預計村財可增收10萬元以上。”尤溪縣臺溪鄉書京村黨支部書記邱大得介紹道。 日前,東南網記者來到尤溪縣臺溪鄉書京村,該村正忙著書京廊橋二期工程建設、桂山堂古建筑修繕、時思堂建設工程等項目的推進工作,以進一步加強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 據了解,書京土堡由光裕堡和瑞慶堡組成,其中光裕堡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當地邱氏家族所建;瑞慶堡建于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是光裕堡的邱姓后人所建,與光裕堡遙相呼應,均具有居住、防御兩項功能。 茂荊堡。尤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與書京土堡一脈相承的還有茂荊堡。從臺溪鄉蓋竹村拾階而上,走過阡陌交通,藏于山后的茂荊堡才出現在眼前。 “請大家再往上走走,在這里可以看茂荊堡的外貌。遠遠望去,是不是好似深山里的‘布達拉宮’。”在陳思鍇的指引下,記者爬上茂荊堡對面的山坡,可以看到茂荊堡依山坡縱向構筑,前低后高,平面呈前方后圓,由合圍外墻及階梯式跑馬廊與堡內中軸線布局的廳堂院落構成。 據介紹,茂荊堡是尤溪縣土堡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堡,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獨特建筑藝術價值,呈現出深刻的歷史建筑文化和防御性建筑文化內涵,集防御、居住、生產、生活為一體的防御性鄉土建筑,為福建罕見的中大型防御性民居木土石構建筑。2013年,茂荊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農歷七月十七日,不論是在當地的,還是在外打工的陳氏后裔幾乎都會回家對土堡進行維護修繕。”陳思鍇告訴記者。據悉,為保護茂荊堡不再被盜和被破壞,土堡陳氏后裔組成了保護小組,每個月都安排值班人,陳思鍇就是守護人之一。此外,他也是茂荊堡的講解員。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