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洋村沿304省道,距尤溪縣城14公里,轄后坑、莊前、四榴等6個自然村,全村24個村民小組3013人,常住人口近1000人。近年來,麻洋村堅持黨建引領,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圖景,獲得省級高級版“綠盈鄉村”、三明市“六無”村等榮譽稱號。 強組織 人居環境美起來 “夏季遮陽,雨天避雨,上頭還有宣傳標語和小紅旗,美觀又實用,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啦。”看著家門口全新改造的屋面,麻洋村村民莊紹財贊不絕口。 莊紹財介紹說,鄉村越來越美,歸功于一批年輕肯干的領頭雁。“經過今年換屆選舉,村兩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高學歷,6人平均年齡僅37.5歲,有5人是大專及以上學歷、1人中專學歷。”連續兩屆當選麻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游秀銓說,“市里給我們選派了駐村第一書記,鎮里也安排了包村干部,大家擰成一股繩,為麻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拆旱廁、開展“最美庭院”評選、建設議事廊橋、老人活動中心和農民公園等休閑場所、定期組織黨員清潔村莊……在駐村干部和村兩委的帶動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意識也在轉變,積極參與廊橋議事,打掃自家房前屋后衛生,共同維護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 張上滿是三明市審計局派駐麻洋村的第一書記,2021年7月上任以來,改善人居環境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綠色是鄉村的主打色,我們堅持綠色生態導向,積極和上級部門對接,累計爭取到300多萬元資金,完善道路、休閑步道、房屋立面等基礎設施,修繕古民居,弘揚文明新風,實現村容整潔向生態宜居轉變。”張上滿說。 麻洋村全新改造的沿街房屋立面 興產業 村民腰包鼓起來 “蓮花每朵3元、大蓮蓬一個5元、干蓮子每公斤96元,需要零食飲品的請到小賣部購買,還可以到蓮味小院品嘗蓮子特色宴……”盛夏時節,麻洋村百畝蓮子種植基地花開正盛,麻洋村民、基地負責人嚴良相正忙著招呼游客。 嚴良相早年在外工作,2018年回到家鄉盤活閑置田地,發展蓮子種植,“蓮花經濟”不僅讓他“鼓”起了腰包,還帶動了不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周末和節假日過來賞花休閑的游客有300多人,去年收獲2000公斤干蓮子,賣了18萬元。蓮子采摘高峰期需要用工,雇傭周邊村民30多人,每人每天的工資在100元左右。”嚴良相說,今年村里爭取了100多萬元資金,幫他修建了蓮田休閑木棧道、硬化了往來道路,前來賞花的游客越來越多,他打算繼續盤活周邊的閑置荒地,嘗試發展鄉村露營。 除了鄉村旅游業,林業、農業也是麻洋村的重要產業。麻洋村是國家森林經營重點試點單位,近年來,麻洋村以深化林改為契機,取消分山到戶,成立民旺林業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實行“均權不分山、均利不分林”,實現村民、村財“雙增收”。 “山場由合作社統一經營,收益的70%用于村民育林的工資及全體村民分紅,30%歸村財所有,實現紅利共享。村民每年每人可獲得200元至300元分紅,村財每年因此增收100多萬元。”游秀銓介紹。 8月1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等院士專家組成的驗收團隊,來到麻洋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對再生稻品種“內6優7075”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最終確定干谷平均畝產為857.01公斤,總體產量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這表明麻洋村20多年來堅持種再生稻的生產科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麻洋村的再生稻曾4次刷新世界紀錄,全村現有再生稻田950畝,今年,我們實施再生稻示范基地提升工程,進行了步道、休息亭、再生稻展示長廊、生產機耕道路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助推再生稻產業發展。”張上滿說。 產業興旺村民富。麻洋村還大力發展毛竹、冰糖芋、蜜蜂養殖等產業,2021年,實現村財收入11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00元。 目前,麻洋村正在加緊推進村道拓寬、路燈更新等項目,在提升村莊顏值的同時,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讓村民腰包更鼓,集體經濟更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