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6日訊(通訊員 朱明)工行三明分行深刻認識做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總行黨委發展戰略要求上來,樹立“全行辦普惠、普惠為全行”理念,完善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努力實現“增量、降價、提質、擴面”。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普惠金融服務渠道建設。該行建立“牽頭管理+主動作為”的條線聯動工作機制和長效化推進機制,積極落實監管要求,在頂層設計、機制保障、戰略傳導、資源配置、組織推動等方面凝聚發展合力,加大涉農普惠貸款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優化縣域網點布局,強化各縣域支行鄉鎮外拓部職能及“普惠+網點”建設,以板塊聯動為手段,以互聯網創新為支持,加快服務下沉,搭建線上線下服務“新通道”。第一時間在俞邦村設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站,服務站內設有網銀自助設備,有效延伸服務觸角,讓農村居民實現金融業務“門口辦、自助辦、指尖辦”,并以此為試點積極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提高鄉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實現橫向各專業協同配合和縱向各層級聯合發力的良性發展局面,進一步強化鄉鎮基礎金融服務,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促進普惠金融向田間地頭精準滴灌。 因地制宜,創新特色融資方案。該行圍繞三明轄區特色產業需求,因地制宜創新特色化融資產品,為鄉鎮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精準適配的資金支持,推動產業升級。結合沙縣小吃產業的發展規劃布局推出“沙縣小吃貸”,在此基礎上,近年來重點圍繞“一縣一產品”,在“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特色產業”等集群業務上發力:在永安,以碳金融為核心大力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在尤溪、在將樂,結合產業優勢,推動林、竹產業特色融資方案的落地;在寧化,依托“兩米一稻種”特色富民產業,強化米業金融服務,為米產業鏈條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在明溪,抓緊制定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和加工產業特色融資方案;在清流,結合清流縣臺灣農民創業園花卉產業鏈,創新提供花卉產業全鏈“一攬子”信貸服務;在大田,積極推動茶產業特色融資方案的落地;在泰寧,加大對特色旅游餐飲、飯店業、旅游購物業等產業的金融支持;在建寧,推出建寧種子貸特色方案,待審批后結合“種植e貸”,加快種業貸款落地。 持續探索創新金融模式。針對“三農”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近年來持續探索創新金融模式,著力解決客戶準入、擔保、額度、效率等難題,不斷加強與國有擔保機構合作,在“總對總銀擔擔保貸款”“區域特色貸款”等創新產品方面探索突破,有力地解決了農戶、農業企業融資擔保準入難的問題,持續拓寬鄉村振興融資渠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