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作《助力永安市竹加工產業提質增效》科技特派員工作分享。陳登達 攝 東南網3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3月30日,首屆京閩科技合作論壇暨京閩(三明)科技項目對接活動的開幕式上,國際竹藤中心研究員王戈作《助力永安市竹加工產業提質增效》科技特派員工作分享。 據了解,國際竹藤中心與永安竹產業的技術合作之路起始于11年前。其間,王戈與團隊每年10余次深入永安當地企業和加工第一線,送技術、解難題,為當地竹農和竹產區提供技術支撐,為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貢獻“科特派力量”。 三明永安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擁有百萬畝竹林,是我國有名的筍竹之鄉。據了解,竹子的生長速度快,3到5年即可成材,成材之前“可咸可甜”用于食品筍加工,成材之后“可固可變”用于建筑、家具、紡織、造紙和交通等多個領域。永安竹產業發展較快,為當地竹產區創造了經濟和社會效益。但竹加工自動化程度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制約了竹產業的發展。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王戈與團隊埋頭搞科研的同時,也抬頭看企業發展需求。聯合開展試驗示范,就機械自動化、結構工程、防護設計、材料加工等關鍵領域技術難題開展攻關,以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助力企業突破傳統加工工藝局限,先后完成了竹束纖維單板均密整張化、竹束單板質量評價、竹束/木單板復合優化和裝配式竹結構等研發以及成果轉化,還成功培養了一批本土化的技術骨干人才。 提升產品質量,為企業降本增效。在王戈等科技特派員的助力下,永安竹加工行業快速發展,先后擴建竹木復合材料生產線10條、年生產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10萬立方米,完成科技成果評價1項,構建竹質集裝箱底板專利池1個,授權及申請專利18件,制定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各1項,獲得中國林業梁希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三明市政府質量獎、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不斷致力于竹纖維的加工和利用,在王戈看來,“竹材是高效廉價的碳封存體,推廣使用竹材制品,固定在其中的碳就基本不再釋放,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日前,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了“以竹代塑”倡議,與當地企業聯合探討和開發電器用竹質殼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的研發工作,為竹子注入科技新元素,把新型竹制品運用到工業、建筑、交通等方面,幫助企業轉型發展,服務地方綠色轉型需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王戈說,將以此次京閩科技合作論壇為契機,推動兩地科技合作持續走深走實,以科技賦能助推永安竹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竹制產品應用領域,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當地竹產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