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青海5月16日訊(本網記者 陳艷艷)同仁藏語稱為“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甘青川三省交匯的樞紐地帶和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近年來,黃南州同仁市立足“生態立市 文旅興市”發展戰略,在優化文藝人才團隊、培育壯大景區景點、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強化非遺傳承保護等方面求突破、促成效,走出了一條具有黃南特色、同仁特點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之路。 唐卡鋪就致富路 打磨布面,起稿構圖,上色暈染,用金作畫……唐卡制作考驗著畫師的專注力和耐力。5月15日,走進被譽為“中國唐卡藝術之鄉”——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唐卡銷售點、唐卡畫室、唐卡研習中心等隨處可見。 同仁藏語稱為“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熱貢藝術于2006年和2009年先后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推動熱貢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同時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唐卡藝術傳習所,促進唐卡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在同仁市十萬多居民中,有超過兩萬人正在從事熱貢繪畫工作。 龍樹畫苑。 坐落于同仁市吾屯下莊村的龍樹畫苑成立于2010年,是當地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傳習中心,免費招收廣大熱愛繪畫唐卡的年輕人。隨著熱貢唐卡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年輕學員也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來自甘肅、山東等地。至目前,共培養760名熱貢唐卡藝人,其中,出師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百余人,普通學員根據學習時間每年可獲得數萬元不等的補貼。 重塑村莊新面貌 還是那塊地,卻不再貧瘠;還是那棟老房,卻換了新顏。當天,穿行在同仁市保安鎮幽深的街巷里,腳下的青色石板和兩面櫛比相連的土黃色院落,還有一步一景的文物遺址……濃厚的軍屯文化氣息彌漫在村落每一處。 保安鎮街巷。徐永進 攝 “這些年來,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鄉村建設上,讓基礎設施建設快速跟上來。”保安鎮黨委書記趙菊萍介紹,“保安”的地名由來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歷史上,歷朝歷代駐守保安、屯墾戍邊的營兵,為這片原以游牧為生的土地帶來了農耕文明,形成了保安堡“閑時為農,戰時為兵”的獨特屯耕文化。 這些年來,保安鎮整合4100萬余元資金,落實了污水處理、傳統村落保護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電力改造、廁所革命、道路硬化等11個項目,為打造古鎮旅游、實現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都司衙門、明清駐軍營房、古城門……置身新時代,保安古鎮憑借獨具特色的軍屯文化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成為同仁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