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青海5月17日報道(本網記者 陳艷艷)增進民生福祉,只有比較級,沒有最高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改善水生態系統、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發展鄉村旅游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隆務河“河暢岸綠景美” “沿著濱河棧道鍛煉跑步,看著河水越來越清澈,岸邊的景色越來越美,心情十分舒暢。”這是不少同仁市民共同的心聲。近年來,黃南州高度重視水生態治理,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系統,一幅幅優美如畫的河道風景逐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黃南州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流經地,其中隆務河發源于黃南州,屬于黃河在青海東部的一級支流。加強隆務河治理保護,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隆務河現狀。 隆務河因流經黃南州同仁市隆務鎮而得名。隆務河全長170千米,其中流經同仁市境內46.6千米,于隆務峽匯入黃河。 孔小紅在隆務河邊居住了40多年,她告訴記者,以前河灘里垃圾很多,前幾年河道改造以后,隆務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路也修好了,河道兩邊都建起了景觀和綠化帶,環境好了,天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到河邊散步。” 據了解,隆務河水生態治理及兩岸環境綜合整治南起加毛橋、北至勝利橋,全長4.6公里,計劃投資4.9億元,在保證河道安全泄洪的前提下,恢復河道生態濕地功能,讓隆務河水生態系統改善有了如今的成績。 如今,隆務河碧水長流,清澈見底,河暢岸綠景美,居民徜徉河邊,總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靜下心來享受這沿途的美景。 基本實現“人人有社保” 在改善水生態系統的同時,黃南州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州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群、數量發生了質和量的變化。 截至2022年底,黃南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822人、129950人、39684、16040人,比十年前增長106.1%、28.1%、202%、70%;社保卡持卡人數達26.5萬人。 這些成績的取得,緣于黃南州通過強化基層社保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社保政策宣傳、優化社保經辦服務質量、全面落實各項社保待遇等舉措,使社會保險政策深入人心,社會保障安全網越織越密,“人人有社保”的目標基本實現。 黃南州政務服務大廳。 “比如快遞員在工傷保險參保時,我們聚焦快遞行業的特殊性,提升參保便利性,推進精準擴面,重點對漏保、脫保、斷保等問題追本溯源,以便于對未參保人員精準定位、分類施策、實現應參盡參、應保盡保。”黃南州政務服務大廳社保經辦員劉永睿說。 同時,黃南州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參保范圍從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擴大到農民工參保,在全省率先實現公務員參加工傷保險,建筑項目、快遞從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率達到100%。 “目前,全州各項參保率逐年遞增,社會保險各險種參保人數從10年前的13.5萬人到現在的24萬人,參保人數翻一番。”黃南州社會保險服務局局長祁芳英補充介紹。 扎毛鄉的“春天”來了 “一河九水四道天,土村白塔古寺院,草山糧川隆務險,奇崖古樹蝴蝶灘。”這首詩中提到的“奇崖古樹蝴蝶灘”便是美麗的扎毛村。 扎毛村位于黃南州同仁市西南部,距市區35公里,是扎毛鄉政府所在地。2014年以來,扎毛村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鄉村,成為了擁有整齊劃一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鄉村旅游先行村,生態賦能經濟新結構的發展村。這是近年來扎毛鄉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 扎毛鄉芊桑別院。包拓業 供圖 十年來,扎毛鄉新修了柏油路、暢通了公交線、翻新了住宅屋、用上了干凈水、快遞也送到了家門口,鄉村基建逐漸完善,鄉村規劃逐漸成型,一切都彰顯著扎毛鄉的“春天”來了…… 為了彰顯扎毛鄉全域旅游特色,扎毛鄉重點打造旅游景點“藏家樂”體驗,通過舉辦賽馬會、藏戲、則柔等節慶活動以及開展扎毛藏鄉游、攝影協會游扎毛、生態徒步等營銷活動,大力發展藏家民俗體驗和民宿接待服務產業,讓游客看到當初的風景、回歸原始的情懷、還原最初的味道。 “好多游客都是在朋友圈看到扎毛鄉美景的,看完就想帶著家人來看看。今年來的游客肯定比往年都要多,我們也要做好迎客的準備工作。”扎毛鄉黨委書記王俊安對今年的旅游發展很有信心。 從“村莊”變成了景區,從“村民”變成了股東,幸福生活、共同富裕靠勤勞智慧來創造。“以前我們都要出去打工掙錢,留下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去就是幾個月,現在不一樣了,不用去城里打工,而是城市里的人來我們這里,還能把錢也掙了。”村民多杰扎西高興地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