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走進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項目建設現場,施工團隊正以沖刺的狀態,加快進行二次裝修掃尾和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大干快上的氛圍愈發濃厚。 從2020年3月27日開工建設,到2021年9月25日6幢大樓封頂,再到今年7月即將投入使用,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建設歷經3年多時間的全力推進,紙上的藍圖終于變成美好的現實。所有的努力,都朝著一個方向奔赴:為人民健康提供更高水平保障。 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位于三明生態新城金橋路西側、金泉路南側,規劃用地面積140畝,總建筑面積27.1萬平方米。一期項目包括住院病房樓、門急診樓、醫技綜合樓、科教行政樓、人才公寓等,其中,住院病房樓17層、門急診樓和醫技綜合樓各5層,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 “生態新城分院的建設,是加快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需要,也是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和滿足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對于重構市第一醫院院區及學科布局而言,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周章彥坦言,這是市委、市政府統籌考慮全市醫療資源布局和群眾就醫需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更是醫院、醫務人員、群眾“三方共贏”的好事。 來到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的病房里,從窗戶放眼望去,青山綠水盡收眼底。“市第一醫院現有的醫療用房,已經無法滿足專科建設拓展及患者就醫需求。建設生態新城分院,能進一步拓展醫院發展空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生態新城分院院長蔣義貴告訴記者。 為了方便群眾就醫、保障醫療安全,市第一醫院老院區將保留所有專科門診,保留老年、婦產、兒童急診救治及相關支撐學科,設置卒中、胸痛、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與新生兒救治、內科、外科相關專業組。部分專科優化后,將有效改善就醫環境。 作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深化與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的依托,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按照“提質量、補短板、樹特色”原則,針對我市多發、高發疾病譜和高外轉率、高死亡率的疾病,重點打造心腦血管疾病、腹部疾病、肺部疾病、腫瘤綜合治療等多個學科群,擬建設成為集疑難重癥診治、醫學科技創新、醫學人才培養、社會輻射與服務為一體的高水平綜合性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舒適的醫療服務。 自合作共建開展以來,中山一院立足三明所需、醫院所長,在醫院管理、醫療技術、專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幫扶指導,有力提升了我市醫療綜合實力和診療服務水平。對于生態新城分院的建設,中山一院也是牽掛在心。 4月16日至18日,中山一院副院長祁少海率專家組一行來明調研,實地察看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項目建設進展情況,指導生態新城分院建設工作。 “按照中山一院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逐條梳理并成立現場駐點工作專班,每天早晚召開項目現場碰頭會、線上協調會,做到‘問題不過夜’。針對問題清單,工作專班進行了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完成時間,確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蔣義貴說。 為了進一步深化與中山一院的合作共建,市第一醫院將在鞏固提升原有合作共建成果的基礎上,以生態新城分院的投入使用為契機,增加合作共建專科,增派合作共建專家團隊,開展組團式進修,引進名醫名家工作室專家團隊成員、學科建設主任等。同時,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引入更多專家前來幫扶指導,更大范圍提高專科建設能力水平。 成立新院區需要大量人才儲備、醫學技術及醫療專家資源,目前,中山一院駐點專家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培訓工作,并做好技術的精準對接與幫扶,協助市第一醫院做好生態新城分院的人才技術儲備工作,全方位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一流、高效便捷的衛生健康服務。 記者 章 龍 通訊員 黃黎明 5月18日,走進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項目建設現場,施工團隊正以沖刺的狀態,加快進行二次裝修掃尾和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大干快上的氛圍愈發濃厚。 從2020年3月27日開工建設,到2021年9月25日6幢大樓封頂,再到今年7月即將投入使用,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建設歷經3年多時間的全力推進,紙上的藍圖終于變成美好的現實。所有的努力,都朝著一個方向奔赴:為人民健康提供更高水平保障。 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位于三明生態新城金橋路西側、金泉路南側,規劃用地面積140畝,總建筑面積27.1萬平方米。一期項目包括住院病房樓、門急診樓、醫技綜合樓、科教行政樓、人才公寓等,其中,住院病房樓17層、門急診樓和醫技綜合樓各5層,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 “生態新城分院的建設,是加快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需要,也是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和滿足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對于重構市第一醫院院區及學科布局而言,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周章彥坦言,這是市委、市政府統籌考慮全市醫療資源布局和群眾就醫需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更是醫院、醫務人員、群眾“三方共贏”的好事。 來到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的病房里,從窗戶放眼望去,青山綠水盡收眼底。“市第一醫院現有的醫療用房,已經無法滿足專科建設拓展及患者就醫需求。建設生態新城分院,能進一步拓展醫院發展空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生態新城分院院長蔣義貴告訴記者。 為了方便群眾就醫、保障醫療安全,市第一醫院老院區將保留所有專科門診,保留老年、婦產、兒童急診救治及相關支撐學科,設置卒中、胸痛、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與新生兒救治、內科、外科相關專業組。部分專科優化后,將有效改善就醫環境。 作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深化與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的依托,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按照“提質量、補短板、樹特色”原則,針對我市多發、高發疾病譜和高外轉率、高死亡率的疾病,重點打造心腦血管疾病、腹部疾病、肺部疾病、腫瘤綜合治療等多個學科群,擬建設成為集疑難重癥診治、醫學科技創新、醫學人才培養、社會輻射與服務為一體的高水平綜合性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舒適的醫療服務。 自合作共建開展以來,中山一院立足三明所需、醫院所長,在醫院管理、醫療技術、專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幫扶指導,有力提升了我市醫療綜合實力和診療服務水平。對于生態新城分院的建設,中山一院也是牽掛在心。 4月16日至18日,中山一院副院長祁少海率專家組一行來明調研,實地察看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項目建設進展情況,指導生態新城分院建設工作。 “按照中山一院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逐條梳理并成立現場駐點工作專班,每天早晚召開項目現場碰頭會、線上協調會,做到‘問題不過夜’。針對問題清單,工作專班進行了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完成時間,確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蔣義貴說。 為了進一步深化與中山一院的合作共建,市第一醫院將在鞏固提升原有合作共建成果的基礎上,以生態新城分院的投入使用為契機,增加合作共建專科,增派合作共建專家團隊,開展組團式進修,引進名醫名家工作室專家團隊成員、學科建設主任等。同時,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引入更多專家前來幫扶指導,更大范圍提高專科建設能力水平。 成立新院區需要大量人才儲備、醫學技術及醫療專家資源,目前,中山一院駐點專家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培訓工作,并做好技術的精準對接與幫扶,協助市第一醫院做好生態新城分院的人才技術儲備工作,全方位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一流、高效便捷的衛生健康服務。 三明日報記者 章 龍 通訊員 黃黎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