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臺風理念,超前謀劃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御工作。 強化隱患排查,及時組織派出區域指導組和技術力量下沉一線,派駐專家到永安市指導臺風防御工作,臺風來臨前派駐“三下沉”隊伍到大田縣、尤溪縣督促指導臺風防御工作,對預報降雨較多區域內的水庫、堤防、小水電、在建工程、山洪災害危險區等重點領域開展隱患排查,并逐一落實責任人迅速整改到位,確保在臺風期間能夠安全運行。強化監測預警,堅持把監測預警擺在防御工作的“前沿哨”位置,重點做好中小流域洪水預報和降雨疊加區域的山洪監測預警,努力提高精準度和延長預見期。加強山洪防御,充分發揮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及時發布預警,確保指令直達一線,并督促當地水利部門及時提請縣、鄉人民政府立即安排干部下沉,組織群眾轉移避險。精準調度防御,啟動每日會商機制,市水利局水庫調度專家組召開水庫調度會商會,分析研判本次臺風過程水庫調度重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統籌做好水庫的攔洪削峰錯峰,有效發揮水庫效益,為防汛應急指揮提供水利技術支撐。強化值班值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嚴肅防汛值班紀律,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如遇突發險情、災情,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 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對全市防臺風、保安全工作再部署、再強調、再安排。 排查營運道路,巡查全市國省干線公路1952公里,排查出風險隱患27處,其中22處已制定詳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將于27日內整改完畢,另外5處已實行臨時管控,農村公路正由縣級交通運輸部門排查13124公里。排查營運車輛,排查全市832輛客運車輛及34家危貨企業,至目前已停運省際客運包車(出三明)167輛、途經廈漳泉的市際客運班線35輛37班、縣內客運2輛2班,建議運營貨車視情就地前往服務區等地暫時避險,并暫緩執行目的地為廈漳泉的貨車運營。排查在建項目,檢查全市23個在建交通項目,緊急叫停沙南高速、國道G205沙縣段等7個存在高空作業的項目,并采取防風加固措施,緊急轉移沙廈高速南陽互通等3個項目中居住在低洼或沖溝附近的工地人員56人。排查水上運輸,做好水上運輸安全及內河渡口停航停渡,緊急叫停永安汶泗、三元溪口渡口2個和閩湖、清流城關至嵩口等航線4條,同時要求27日起停航泰寧金湖所有船舶,督促全市明城號等85艘船舶全部加固系泊纜繩。做好應急儲備,儲備應急搶險隊伍22支共734人,自卸車108臺、裝載機47臺、挖掘機65臺、發電機組33臺、編織袋1.07萬條、油鋸99把,確保物資、裝備滿足搶險救災需要。 三明供電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應急部署會商會,迅速開展防汛、防臺風隱患排查,持續落實好各項應急措施,全力保障臺風期間可靠供電。 調控中心會同運檢部對三明地區檢修計劃進行梳理優化,各聯調完成預警及響應相關工作準備,開展應急響應預案學習及桌面推演。累計安排1000余人次,巡查輸電線路、變電站、配電線路、低洼站房等重要部位700余處,清理通道樹竹、補強桿塔拉線、清理排水溝、漂浮物等120余處。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做好應急值班安排,各級應急指揮中心保持連線,確保隨時能互聯互通。應急搶修隊伍82支900余人,均已通過搶修系統集結待命。核查防汛裝備及物資共約800件,重點檢查各類照明燈具、集群衛星電話、發電機、抽水泵、大型烘干機、蜘蛛俠照明燈塔、應急排水方艙及龍吸水排澇車等關鍵設備,相關設備均運行工況良好,電量及油料充足。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認真研究部署,及時傳達預警信息,加強風險防范,科學應對,做好物資儲備。 抓緊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和水果,及時清理溝渠、加固樹體;落實牲畜疏散、撤離、轉移以及棚圈維護、加固等防范工作,加強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設施防護,確保畜禽生產安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和農業設施加固,提高抗災害能力;深入處于低洼地帶、沿河和在山塘水庫從事農(漁)業生產的企業開展巡查,指導督促業主加固防洪堤壩、疏通排澇溝渠、固定好漁船和養殖網箱;及時做好動植物疫病的監測和防治,嚴防災后重大動植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流行。截至目前,各地共組織農技人員503人深入一線指導,分類指導農(漁)業企業361家、種植大戶298個。做好物資儲備,加大投入,對所儲備的防臺防汛搶險物資進行全面的檢查,提前補充,提醒基層抗災救災人員完整配齊并正確穿戴安全帽、防雨護具、救生衣、強光手電和救生哨等個人防護“五小件”;加強防災救災種子、種苗、化肥、農藥、飼料、疫苗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全力做好救災物資保障,確保臺風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