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蓋馬高原/九兵團/迎戰陸戰一師/沒有空軍/后勤中斷/冰凍土豆/難裹饑寒/我們的九兵團/如何將勝利點燃/志愿軍骨頭硬/步槍手榴彈/出手就是以命相搏……” 陳子明烈士的故鄉——尤溪縣溪尾鄉本洋村。黃在錦 攝 2023年7月9日解放軍報登載了牧羊的《凝視長津湖(節選)》中的片段。尤溪縣溪尾鄉本洋村也有一位長眠于長津湖的烈士陳子明。7月27日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前夕,記者對陳子明烈士的故事做了尋訪。 亂世孤兒艱難謀生 陳子明(原名陳明登),1926年3月,出生于尤溪縣溪尾鄉本洋村陂頭洋(現為下本洋自然村)。 據村里老人回憶,陳子明父親陳光前,為人忠厚老實,靠給人打短工養家糊口,不知怎么得罪了土匪李永芷,被槍殺在山上,當年陳子明才11歲。 不久母親黃梨娣改嫁,陳子明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陳子明先是跟隨打棕衣的師傅當學徒。 偶然一天,陳子明遇見彈棉花師傅挑著“棉花琴”、木捶、壓盤等工具,來到陂頭洋挨家挨戶給人彈棉被。他很好奇,每天跟著師傅看熱鬧,師傅看他喜歡這手藝,就先讓他幫忙牽棉線,慢慢再教他用壓盤技巧,最后讓他學木捶擊弦。 此后,陳子明就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地彈棉花,雖然四處奔波,但總算學得一技之長,能糊口飯吃。 十多年奔波勞碌,陳子明最怕路上遇見國民黨兵和土匪,這些敗類敲詐勒索、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堪言。陳子明漸漸成年,知道了解放軍是老百姓的隊伍,早已心生向往。 參加解放軍 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1949年9月,得知解放軍第27軍在南平建陽集訓,陳子明決定報名參加解放軍。 解放軍第27軍的前身是華野九縱隊,抗戰時膠東許世友的老山東部隊,解放戰爭在聶鳳智帶領下屢立戰功。1949年2月,以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機關各一部組成第9兵團領導機關,宋時輪任司令員,郭化若任(后宋時輪兼)政治委員。第9兵團下轄第20軍、第27軍、第30軍、第33軍。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了。1950年10月27日,陳子明隨27軍在山東泰安、大汶口地區集結。11月12日,27軍各部隊經過幾天鐵路輸送,從安東輾轉北上陸續到達臨江,跨過鴨綠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斗。 長津湖設伏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渡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入朝后的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打響。美帝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打響,11月27日,在東面戰線,志愿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埋伏,等著美第10軍團和美第7師鉆進口袋。陳子明就在志愿軍第9兵團27軍80師23團。 長津湖位于朝鮮東北部蓋馬高原之上,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湖泊,位于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于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下游直通我國的界河——鴨綠江。長津湖地區崇山峻嶺,平均海拔約1300米,山高路窄,林木茂密。這里每年10月下旬開始進入冬季,至11月下旬夜間氣溫最低可達零下40 多攝氏度,作戰環境十分險惡。 為了完成潛伏任務,他們蹚冰臥雪幾晝夜,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新興里,很多戰士再也沒有站起來。陳子明的腳也被凍傷,用玉米皮捆綁,以增加保溫性。 阻擊“北極熊團” 彼時,美帝聯軍倚仗其??哲姾脱b備上的優勢,發起所謂“在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企圖一舉將我志愿軍逐出朝鮮。戰場東線之美軍第10軍團分3路開始北犯。其中路為美步兵第7師,這個師所屬第31團被部署于長津湖以東。 這個兵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曾被美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授予“北極熊團”稱號,裝備先進,兵員充足。 11月27日夜,新興里寒風蝕骨。志愿軍向進入伏擊圈的敵人發動猛攻。此時陳子明所在的第238團從東南、協同第240團從東北、第239團從南面、第241團從正西和西南圍攻新興里,但是美軍“北極熊團”用坦克開路,在一波又一波的美軍飛機不間斷的轟炸下,突圍到了1221高地附近,此時的美軍還有2500余人。 陳子明所在的238團1營,駐守新興里東南高地,如果讓美軍攻破后面就無險可守。所以1營必須像釘子一樣扎在新興里東南一線,可是面對美軍飛機的轟炸,陣地上的臨時工事根本起不了太大作用。美軍逐漸攻上陣地,1營與美軍在高地上展開激烈爭奪,子彈像雨點一樣密集掃射。 壯烈犧牲于新興里 11月29日,238團發現前方凹地有美軍活動,立刻調集4門迫擊炮,連續發射的炮彈精準擊中了凹地里的美軍。隨即,238團發起沖鋒,準備圍殲殘余敵人。陳子明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不料此時躲在掩體后面的敵人負隅頑抗,向陳子明射出一梭罪惡的子彈,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年僅24歲。 經過4天5夜的浴血奮戰,12月2日,新興里戰斗全部結束,志愿軍“團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是抗美援朝作戰史上惟一的、成建制地全殲美軍一個加強步兵團并繳獲其軍旗的光輝范例。 電影《長津湖》里有一句話:“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仗?!睉鹗總冋媲小闼氐钠谂?,讓觀眾為之動容。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在那段烽煙四起、內憂外患的日子,正是志愿軍將士披上薄衣、吃著凍土豆,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 什么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銘記歷史,增強憂患意識、永葆斗爭精神、不忘英雄本色,應該是讓英魂永駐、浩氣長存的最好選擇。197653! 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陳子明是這197653份之一!我們必須銘記這個數字,同時銘記他們那種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風骨和精神! (本文據尤溪縣溪尾鄉本洋村民陳育元、陳體元,尤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資料整理,吳振湖 梁新運 搜集整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