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退軍人到高級記者 ——訪第二屆福建省“國防人物”張敏 在部隊服役時的張敏 東南網8月16日訊(通訊員 吳振湖 文/圖)“構建一個‘移動優先 立體多樣’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創作一批‘守正創新 內容為王’的精品力作、應用一批‘智慧賦能 數字驅動’的先進技術、鍛造一支‘勇于創新 干事創業’的優良隊伍、開創一個‘多元產業 跨區經營’的發展格局。”8月15日,尤溪縣融媒體中心主任、廣播電視臺臺長、高級記者張敏,在談到當前和今后的工作重點時說。 張敏,1997年2月來到宣傳系統工作,2004年3月起擔任尤溪縣廣播電視臺臺長,2018年9月成立尤溪縣融媒體中心,他擔任中心主任、臺長。 作為一名復退軍人,張敏以軍人的果敢抓隊伍。20多年來,尤其是擔任臺長以來,培養了一支懂技術、敢創新、能拼搏的高素質團隊,在宣傳戰線上也能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尤溪縣融媒體中心旗下企業福建省朱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做好廣播電視、新媒體、戶外廣告等基礎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影視拍攝制作、融媒業務培訓、活動策劃執行、電商直播帶貨等多元業務,同時突破地域限制,承接全國各地的影視業務,足跡遍布上海、浙江、湖北、新疆等20多個省市地區,并在福州、上海設立了辦事處,成為福建省首個在外設立辦事處的縣級融媒體中心,2022年傳媒公司經營收入達到3300多萬元,“事業+產業”探索取得實效。 張敏在2022全國廣電融媒營銷創新高峰論壇上發言 以滿腔的熱忱鑄精品。融合作品《武漢記“疫”》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典型報道《我的太爺爺要入黨》入圍第三十三屆中國新聞獎,紀錄片《守攤人》和鄉村體驗節目《向往的鄉村》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國產優秀紀錄片和創新創優節目,紀錄片《守攤人——斫琴匠》《我的太爺爺要入黨》分別榮獲第二十七屆和第二十八屆中國微紀錄片十優作品……這些年來,張敏組織策劃了諸多作品,獲得各級大獎,其中市級獎項80件、省級獎項125件、省部級以上獎項158件。 以軍人的智勇抓創新。2018年以來,在張敏帶領下,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在省內率先進行媒體融合改革,探索實踐機制創活、技術創新、內容創優、產業創效“四創四融”經驗,被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列為典型案例。深化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全媒體傳播體系,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不僅應用創新《尤溪縣數字鄉村公共服務平臺》入圍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福建省朱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連續3年獲福建省國有影視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優秀”等次。 張敏在第十六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榮譽盛典上分享經驗 張敏將一個基礎薄弱的山區縣級媒體打造成了一個在全省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縣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樣板。《文藝報》在評價尤溪縣廣播電視臺時說:作為縣級電視臺,他們在“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信念下,創造了“小舞臺、大故事”的奇跡。 張敏個人先后獲得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媒體融合發展專家庫首批專家、全國縣級廣播電視優秀臺長和福建省最美文化工作者、十佳新聞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高層次人才等多項榮譽。 “縣級融媒體既有平臺小、缺人才、缺資金等短板,也有較靈活、接地氣、易融合等方面優勢。如何補短板強優勢,極考驗縣級媒體的內功。”張敏說,在高度互聯互通、“百花齊放”的今天,信息的傳播已經不受地域、空間限制,縣級媒體更是大有可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