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科薈種業股份有限公司10多名生產技術人員,分別深入泰寧縣朱口、上青、下渠、開善等鄉鎮,分片區逐村為農戶零距離送技術、送服務,全方位指導制種農戶開展制種田塊中后期生產技術,保障今年水稻制種增產增收。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我市立足生態優勢,以打造“中國稻種基地”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將種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圍繞重點種業產業深入推進延鏈補鏈強鏈,為產業發展謀布局、聚資源、搭平臺、補短板,努力將種業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推動三明現代種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基地做大,制種規模穩居全國第一。三明已建成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第一大市,2022年全市制種面積31.8萬畝,產量6800萬公斤,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建寧、泰寧、寧化、尤溪4縣列入新一輪國家制種大縣名單。將樂、明溪、沙縣等縣(區)制種面積超過國家制種大縣標準。 園區做強,龍頭企業強勢入駐。建寧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被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國第3個、福建省首個以水稻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沙縣區掛牌“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全球種子行業龍頭先正達集團中國入駐建寧、大北農集團入駐寧化。荃銀高科、隆平高科、明天種業等130多家國內知名水稻種子企業在我市建立種子生產基地。其中,龍頭企業科薈種業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的水稻種子企業,天力種業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專業化制種企業。 品牌做響,區域品牌影響持續擴大。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北有張掖,南有建寧”等稱號逐步獲國內種子行業認可。“建寧水稻種子”成為全國唯一的水稻種子地理證明商標。我市培育的“汕優63”“汕優70”“威優77”“Ⅱ優明86”等品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種植面積累計達14億多畝。“福香占”“明輪臻占”在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獲(秈稻)金獎。我市生產的水稻種子除滿足本省需求外,95%銷往南方各稻區和出口至東南亞國家。 效益做優,助農增收致富成效顯著。我市推行“烤煙+水稻制種”水旱輪作種植模式,利用烤煙房烘干稻種等技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制種農戶從水稻制種、煙葉種植中實現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是普通水稻種植農戶的4倍以上,每年為3.6萬農戶帶來5.1億元的純收入,制種產業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經濟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鄭麗萍 李少蘭 連 彬)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