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8日訊(通訊員 吳發林)近日,走進寧化縣治平畬族鄉治平畬族村,畬藥谷內百合、木芙蓉等畬藥交相爭艷,百竹園內小佛肚、紫竹、觀音竹熠熠生輝,客家農耕園內禾苗一片翠綠…… 客家農耕園。施福玲 攝 治平畬族村位于治平畬族鄉集鎮,近年來,該村致力于推進鄉村“五個美麗”創建工作走深走實,由點及面、因地制宜,推動美麗建設向美麗生活、美麗經濟轉變,成功打造出具有畬鄉特色的鄉村建設“五個美麗”示范樣板。 美麗鄉村庭院是庭院經濟發展的重要裁體。治平畬族村堅持把美麗鄉村庭院建設同庭院經濟相結合,2022年創建了一批畬客風情濃厚、移風易俗成效顯著的美麗鄉村庭院,其中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戶5戶、市級5戶。在發展環境美、家風好的庭院基礎上,該村充分發揮合作社示范引領作用,依托家庭農場、經營大戶、產業能人等經營主體,發展種植黃精、金銀花、魚腥草等特色中草藥10余種,帶動1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美麗鄉村庭院照片。治平畬族鄉供圖 美麗鄉村微景觀是生態宜居的重要體現。治平畬族村充分發揮畬客文化資源稟賦,流轉土地20余畝,投資30萬元打造集科普、光賞、應用于一體的畬藥谷,種植黃精、半枝蓮、黃心子等草本、木本類閩西草藥近百類。畬藥谷既成了畬藥知識普及的示范園,也成了推動中醫保障人民健康的展示窗。治平素有“九竹一田”之稱,結合民生所需,投資40余萬元,建成含四方竹、剛竹、花葉唐竹等20余類竹的百竹園,園內各竹交相輝映,為畬鄉增添一片翠綠,成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好去處! 美麗鄉村小公園是鄉風文明傳播的重要場所。治平畬族村投資20余萬元,建成刀耕火種園,植入燒山養蕨、畬田種竹、采集山貨等場景雕塑,集中展示畬族早期“耕山為業”“采實獵毛”的原始粗放生產方式,重現了畬族早期生活物質來源。同時,為弘揚好個人之愛、家庭之愛、民族之愛、家國之愛,新建520民族團結之窗打卡點,對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傳播社會正能量起到了教育引領示范作用。 520民族團結進步雕塑。治平畬族鄉供圖 美麗田園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為更好傳承客家農耕文明,依托集鎮江下壩百畝農田建成客家農耕園,分季種植油菜、黃花菜、水稻等作物,田間植入犁田、播種、插秧、耘田、施肥、收割等客家農耕場景雕塑,配套親子游步道、生態棧道、五彩步道等文旅業態,與畬鄉古山寨、刀耕火種園彼此呼應,相映成趣,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助能模式,激發鄉村經濟活力。2022年種植油菜花百余畝,產出油菜花籽2萬斤,產生收益超16萬元。 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是鄉村業態提升的重要途徑,亦是美麗生活的直接體現。治平畬族村積極謀劃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建設,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畬鄉古山寨,山寨有茅寮、竹寮、木寮、土墻屋、吊腳樓、磚墻屋等六種建筑形態,展現了治平畬族民居自古以來的歷史演變;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引入望鄉小筑(民宿)、休閑驛站、金鳳凰山莊等文旅業態,種植櫻花樹、楠木200余棵,修建體育健身步道5公里,連接畬寨10余個景觀,讓村民及游客漫步森林步道,享受森林的沐浴;配套建設棧道、公共廁所、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將畬鄉古山寨建成了縣級森林康養基地,2022年金鳳凰山莊被評為市級三星級森林人家。 竹寮。治平畬族鄉供圖 接下來,治平畬族村將緊緊抓住鄉村“五個美麗”創建勢頭,努力推進美麗建設向美麗生活、美麗經濟高質量拓展延伸,為畬鄉鄉村振興發展裝上“新引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