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尋人,參加隊員請接龍。” “接到一村民求助,有馬蜂傷人,請隊員火速到場處置。” “即將開展為期10天的無人機培訓,請隊員積極報名參與。” …… 在這個名為“火箭任務群”的微信交流群里,每天都會不斷彈出新的任務信息,并迅速得到群成員們的響應。其間,還有成員發布任務過程中的相關圖片和視頻,作為經驗分享。 這支隊伍有一個名字——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是以退役軍人為主力組建的民間公益性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基本的救援裝備,主要開展搶險救災、應急救援活動,協助做好優撫安置、烈士紀念設施維護等工作,有效補充政府應急救援力量。 在福州市,隊員協助紅十字會搬運救災物資 凝心聚力組建團隊 “早前,縣內的退役軍人就建了一個微信交流群。大家經常在群里討論,如何凝聚起退役軍人團結奮進的力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劉宗燦曾在某野戰軍服役5年,現如今在尤溪縣城區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 經商議,大家決定成立一支專業的公益救援隊,參與搶險救災等志愿服務活動。 2022年底,在尤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領導下,近50名退役軍人聯合組建了一支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劉宗燦任隊長。除了具備山地、道路、水下等救援技能的退役軍人,救援隊里還有會操作無人機、攝影攝像以及后勤保障等來自社會各行業的志愿者。其中,有6名隊員擁有國家應急救援員證,19名隊員擁有紅十字救護員證。 在今年高考期間,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就組織了11臺車輛和30余名志愿者,在考場外設置了愛心服務點,自費準備了飲用水、愛心文具和應急救援包等,為考生提供免費接送等服務。此外,還協助警務人員進行交通疏導,維持考場外秩序。 “我們提前半個月就開始籌備,將城區劃分為5個片區,每個片區安排2至3名隊員值守,主要負責該片區路段的巡邏工作,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確保考生順利進入考場。”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指導員梅堯說。 其間,救援隊還聯合縣民間愛心團隊,看望縣內抗美援朝老兵,送上了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以及慰問金,并提供了理發、清理房前屋后溝渠雜草等服務。 隨著志愿活動的陸續開展,相繼有20多位退役軍人成為救援隊的志愿者,不少市民也申請加入。“雖然執行任務的過程挺辛苦的,但能幫助到他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尤其是找到走失人員的那一刻,我感覺再苦再累都值得。”市民楊秀秀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今年3月加入救援隊,成為其中的一名后勤保障人員。 目前,救援隊包含核心成員和志愿者在內共有100多人,至今出動200余人次,開展祭掃烈士陵園、植樹造林、公益救援和受災地區搶險救災等活動50余次。 迎風而上緊急搶險 今年7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福州市多地遭受暴雨洪澇侵襲,有群眾被困。7月27日上午,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的劉宗燦、周銘權、游祥楊等5名隊員當即驅車趕往福州市閩侯縣白沙鎮受災地,與來自其他地區的公益救援隊一起,在受災地10公里范圍內開展巡邏搜救任務。 28日20時許,下著大雨,白沙鎮村莊被淹,水最深處達兩三米,村民站在自家的陽臺上,揮舞著手電筒求救。“村里巷道窄小,空中線纜縱橫交錯,水流又很急,我們得臥倒在救生艇里才能穿過巷道,再把村民們一一轉移到安置點。”隊員陳顯湘回憶道,大伙一直忙到第二天8時,又餓又困。 受災地的水廠供水系統遭受河面漂流物堵塞,救援隊便駕駛橡皮艇開展排險工作。“29日,我這一組8人相繼到兩個水廠開展河面垃圾清除工作。當時,水流湍急,河面又漂流著各種障礙物,行進過程還是挺危險的。不過,好在我們在部隊都訓練過,有一定的經驗。”隊員朱興優說,到達目的地后,大伙就用釘耙清理水廠附近的堵塞物。 完成此次支援任務后,隊員們開會總結復盤,吸取其中經驗不足的教訓。因此在臺風“海葵”即將登陸福建時,劉宗燦就集結隊員,準備救援設備,提前做好抗擊臺風備勤工作。并于9月6日凌晨1時許,同隊員周銘權、張周軍、游祥楊、陳顯湘出發趕往福州,參與搶險救災任務。 “當時,市區內澇嚴重,多地都在忙著抽水轉移車輛。為了盡快找到通暢的路段,我就負責在前方探路,及時向救援隊反饋路況,然后再協助紅十字會搬運物資等。”隊員張周軍回憶。 當日8時許,救援隊接到福州市倉山區一市民求助,稱其在長樂區上學的孩子突發疾病,得及時送醫,但小區和車子都被淹了,他無法出行。 “接到任務后,我們就趕往該市民所在小區,一一接上家屬和孩子奔往醫院。路途中,多路段被淹,我們只能不停地規劃新路線,繞路前行,全程歷時5個多小時。所幸,孩子經治療后,無大礙。”劉宗燦說。 走失人員家屬給救援隊送錦旗 公益救援惠及民生 9月25日,來自新陽鎮葛竹村的3位村民來到城關鎮,為救援隊送上了“無私支援見真情危難時刻伸援手”錦旗,感謝隊員們幫助尋回走失的家人。 原來,在9月20日,救援隊接到葛竹村一村民求助,稱其家中有老人失聯。9名隊員當即帶上繩索、砍刀及藥箱等,驅車趕往失聯地點。 “到了村里后,我們先了解走失人員的基本情況。根據當地山高路險、林密坡陡的地勢,以及走失人員遺留下的拖鞋、手機等物品,研判其去向。然后把隊員和村民分成4組,即1組搜尋水域,3組搜尋山地,隨即上山展開搜尋工作。”隊員李慶梅說,大家相繼搜尋了懸崖底部、樹林、廢棄的老屋和棚舍等地。 當日16時15分,在歷時5個多小時、搜尋60多公里的范圍后,終于找到走失人員。 “當我們把走失人員安全帶出林子后,家屬很激動,連連致謝,并當場表示要加入我們的救援隊伍。”梅堯說。 除了尋找走失人員,幫助民眾解決生活中的煩心事,也是救援隊的任務之一。 10月6日17時30分,救援隊接到梅仙鎮坪寨村一位村民求助,稱其家附近的樹林里有馬蜂窩,蜇傷了行人。周維強、林祥秋等5名隊員立即帶上防蜂服等裝備趕往現場。 上樹將馬蜂窩鋸下、裝袋,徹底清理蜂巢區域……確認現場無安全隱患后,隊員方才撤離。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隊員們的專業技能,救援隊還相繼組織開展游泳訓練、水域救援訓練,參加縣里舉辦的無人機培訓、紅十字急救培訓等,并聯合其他縣市公益救援隊開展繩索和相關體能訓練等。 “由于缺乏水下探測系統等設備,我們暫時還無法開展相關水下方面的訓練。后續希望能夠借助社會各方力量,全面補充裝備,提升隊員們的應急救援能力。同時,也希望會駕駛鉤機、鏟車以及貨車等技能的新生力量加入我們。”劉宗燦說,退役軍人經過部隊的歷練,作風雷厲風行,對人民群眾感情深厚,遇到緊急情況能夠不講條件、不計代價,這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帶領好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的決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三明日報 尤溪記者站 肖丹 通訊員 林同春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