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你的問題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你的事大家一直在協調處理,今天請了相關部門的同志來,就是給你一個明確的答復。”近日,清流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接訪退役老軍人袁某先時,開門見山地說道。 原來,前不久袁某先到縣信訪局反映,因小區改建工程造成埋在地下的水管出現斷裂,導致袁某先家需支付水費8000余元,需要政府幫助協調。 “老袁,我們去現場看過了,你家的水管沒有斷裂,而是因為水表后的水管接口脫落造成了漏水,我們已經幫你修好了。”縣自來水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老袁,經過幾個部門協商,同意減免袁某先的水費開支,老袁只需要支付本月產生的水費不到100元。 像老袁這樣從反映問題到處置解決都在基層一線的情況,在清流縣已逐漸成為常態。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清流縣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踐行“四下基層”,通過領導干部下沉接訪、鄉鎮班子輪班接訪、包案領導帶案下訪的“三訪”工作法推進信訪接待下基層,聚焦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堅持把心貼近人民,把腳步邁向基層,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把擔當扛在肩上、把責任挺在前頭。為了不讓重難點信訪事項“一接了之”,清流縣還探索實行“領導約訪群眾+部門現場辦公”的工作模式,縣處領導每月10日下沉到各鄉鎮接訪、責任單位現場調解處置,讓信訪群眾與領導干部見得上面、說得上話、反映得了,真正做到“事心雙解”。 同時,清流縣還延伸接訪觸角,要求各鄉鎮落實輪班接訪工作,對縣級領導接訪的事項,由鄉鎮領導輪流接訪群眾、跟蹤辦理進度,并主動公開接訪日期,安排各掛包村(居)班子成員每月至少到所掛村(居)接訪1次以上,推動信訪工作真正走進“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清流縣各掛包鄉(鎮)縣領導先后下沉一線接訪105場次,接訪群眾559人次,現場化解矛盾31件次,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相關問題。(三明日報清流記者站 楊 穎 通訊員 王圣榮)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