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三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根據“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持續深化“我為老兵辦實事”“我為部隊辦實事”活動,“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實施“精準服務工作法”,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爭優爭先、求實求效,讓全市退役軍人更加滿意,讓駐明部隊更加滿意,為加快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貢獻退役軍人力量。 在思政引領上打造堅強的“隊伍”。把抓好退役軍人思想理論武裝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廣大退役軍人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一是組建正向引領的“主力軍”。全面推進“我與老兵面對面”常態化宣講活動,利用退伍老兵培訓、中小學開學季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老兵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進鄉村、進社區開展宣講。全市組建老兵宣講團(隊)70個,其中縣(市、區)11個,鄉鎮(街道)59個,開展宣講470多場,受眾5萬多人次。二是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持續打造“兵支書”特色品牌,引導退役軍人參與到城鄉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全市現有“兵支書”299名,占村黨組織書記總數的17.2%,比2018年增加76人,增長34%。涌現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林上斗、“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兵支書諶根深等先進典型,“兵支書”成為三明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三是投身志愿服務的“突擊隊”。整合全市159支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伍,成立三明市退役軍人火箭社會服務中心,在市本級和各縣(市、區)組建11支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吸納1000余名退役軍人志愿者投身防災救災、文明創城、鄉村振興一線,今年來已開展救援500余次,挽救尋回生命502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在擁軍崇軍上筑牢穩固的“后方”。始終把駐明官兵當親人,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擁軍暖軍惠軍,滿腔熱情為部隊辦實事、為官兵做好事,做到服務精細、精準、精心。一是雙擁共建品牌有“亮度”。著力打造“一市一縣一品牌”,持續深化“三項服務”體系,構建司法擁軍新格局,不斷推進三明市雙擁共建工作創新發展,全力沖刺三明市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二是解決“三后”問題有“力度”。主動對接轄區駐軍,及時掌握部隊需求,聚焦官兵“急難愁盼”,建立問題清單,對賬銷號、推動落實,共收集梳理問題78個,已解決71個。著力解決“后路后院后代”問題,已協調落實隨軍家屬安置就業18名。三是尊崇關愛有“溫度”。率先在全省推行駐軍“就地就醫”服務模式,專設“軍人就地就醫窗口”,在永安推行“就地就醫”試點,官兵們領取專用就診卡后,即可在門診、急診享受到軍人“綠色通道、優先就診、免費就診”等優質醫療服務。“就地就醫”政策實施以來,已經接待服務就醫官兵180多人次。 在優撫優待上筑就堅實的“根基”。深入實施“精準服務工作法”,創新舉措,傾情服務,積極推動優撫褒揚、軍轉安置等政策措施實行,全力推進全市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待優惠有“成效”。結合三明實際,擴展優待目錄清單,提高優待證“含金量”,出臺《三明市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免費乘坐公交車和免門票游覽景區實施方案》,從10月1日起,全國持優待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在三明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和免門票游覽景區,為廣大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二是精準服務見“功效”。把懸掛光榮牌、送立功喜報、走訪慰問、談心談話等工作融入常態化聯系退役軍人中,按照服務對象個人及家庭情況,開展精準識別管理服務,用實際行動加強與退役軍人的情感聯系,暢通退役軍人表達渠道,總體幫扶144人,幫助解決問題164個。三是安置就業顯“質效”。全面推行“陽光安置”,高質量完成安置任務,轉業軍官100%安置到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和參公單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員100%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常態化對接優質用人單位,舉辦專場招聘活動34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1237個,達成就業意向354人。引導三明技師學院、閩運集團,初步達成“政校企”三方合作培訓城市公共交通駕駛人員的培訓模式。(三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供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