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見習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許琰)冬閑時節,三明市沙縣區的夏茂鎮卻閑不下來。 俞邦村的田野上,上一季的水稻收成后,新一季的蔬菜長勢良好;長阜村的阜興面干加工廠里,工人們將加工好的面干碼放整齊,等待進入下一道工序。 “‘有畝田’活動給我們新增了10%的訂單量,讓我們能安心做好面干生產。”沙縣香之源調味品廠、阜興面干加工廠負責人羅奮忠說。羅奮忠口中的“有畝田”,指的是自2022年開展的“我在鄉間有畝田”黨員志愿活動,福建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發動全省各級機關自愿認籌認種拋荒農田,認購鄉村農特產品。去年,在駐村第一書記的推薦下,羅奮忠加入“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推介“沙村拌面”面干。 “有畝田”是“信心田”。“同樣的金額,可以選擇大米,也可以選擇大米+拌面。”羅奮忠告訴記者,“有畝田”帶來了穩定的訂單,還有很多消費者慕名而來,遠程下單。 “有畝田”也是“致富田”。為了滿足訂單需求,阜興面干加工廠的員工目前已增加到50余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每個月收入約3000元。通過村社一體的制度設計,目前已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超18萬元。 “去年復墾了36畝地,準備種植有機農作物。”信心滿滿的羅奮忠還新建了“牧村農場”,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并準備將一些地方代表性的有機農作物與面干相結合,推出“南瓜面”“淮山面”等特色面種,以二產帶動一產,提高附加值。 “我們計劃將農場培育的有機農產品,以及深加工生產的特色米面制品、米小吃等帶給大家。”羅奮忠規劃著未來藍圖,“希望借助‘我在鄉間有畝田’平臺,更好地推介本土品牌,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團隊,一起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有畝田”帶來的不僅是優質農產品,更讓人看見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夏茂鎮黨委書記張衛華介紹道,作為沙縣小吃第一村所在地,先前鎮上大量人口外出經營小吃,出現了一些撂荒地。自“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開展以來,以俞邦村為重點,長阜村、洋元村、月邦村等6個村的田地被陸續認領,近200畝“沉睡”土地重新煥發生機。今年,福建日報社、沙縣區委宣傳部、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沙縣區人民法院等單位共在俞邦村認領水稻田61.5畝,為保耕護糧貢獻力量。 復蘇的田地讓農民不再望“田”興嘆,也為機關黨員干部提供了生動實踐平臺。認領單位通過開展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方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勞動體驗教育,以出資委托代耕、包干勞作等方式參與糧食生產,形成各單位、企業共同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福建日報社派駐俞邦村駐村第一書記蘇啟任說,“‘有畝田’是機遇也是平臺,我們村將全力以赴抓住機遇發展產業、提升質量、打響品牌。” “俞邦米米香濃郁,用來煮干飯、稀粥都很適合,親戚們托我多買一些。”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福品博覽會上,夏茂鎮以“省級商務特色鎮”的身份獲邀參加,大米、花生醬和面干等農特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歡。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把‘土特產文章’做好做實。”張衛華介紹,目前夏茂鎮俞邦片區已成立聯村商貿有限公司,開發特色品牌“尋味俞邦”,以期做大品牌的同時,帶動全鎮共同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